人民幣突狂貶 習近平訪美添新爭議

2015-08-13 11:26: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彈性空間,並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匯率一口氣調降1136個基本點,貶幅約2%,不僅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貶幅,匯價更是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引爆亞洲貨幣跟進補貶風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即將訪美,人民幣重貶可能成美中峰會焦點之一;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批評中國也因此增添新箭靶。
 
這波人民幣貶值來得意外。到底是挽救出口,北京「豁出去」了,或中國想讓市場自由化「加分」,或「輸出通貨收縮」給美國,或者三者兼具?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4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巴伯(Lionel Barber)訪問,曾信誓旦旦說,不希望看到人民幣貶值,因為不能靠貶值來刺激出口。他也「不願意看見貨幣競相貶值的狀態出現,那會出現貨幣大戰」,最後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阻礙全球化進程。李總理的話言猶在耳,人民幣就大貶。
 
中國人民銀行發表聲明稱,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偏離市場匯率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當前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的條件趨成熟。顯然中國央行巧妙引導人民幣走軟的措施,與匯率市場化結合在一起。然而,由於人民幣中間匯率重貶來得太意外、太突然,市場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隨著海外人民幣市場狂貶,引發亞洲貨幣新一輪競貶壓力。除日圓相對穩定外,新台幣、韓元、泰銖、新加坡幣、印尼盾等,紛紛創近年來新低。中國金融專家更斷言,人民幣升值時代已經結束。
 
中國一改年初的承諾,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是降低匯價、刺激出口,挽救急劇下滑的出口貿易,遏止經濟放緩頹勢。出口是當前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出口意外下滑8.3%。央行舉措可能給疲軟的中國出口注入一劑強心針。 
 
另一直接原因,中國正努力推動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人民幣納為全球儲備貨幣之一。但IMF上周公布的報告強調,將人民幣納為全球儲備貨幣有操作性困難,比如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差異、在岸市場流動性不足、在岸市場每日交易時間短等問題,意味可能推遲人民幣加入全球儲備貨幣時程。中國央行這一舉措,堂而皇之稱要在匯率中間價計算中反映市場變化,也可算作對IMF的顧慮的回應。
 
毫無疑問,人民幣貶值將使中國人出國留學、旅遊和「海淘」成本增加,影響中國人在海外搶購房地產,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兼併能力,但對人民幣貶值最在意的,可能是美國國會和正搏盡全力參加辯論的兩黨總統參選人,中國央行的行動似乎給他們的中國議題找到新的著力點,趁機批評中國;川普10日已大放厥詞,嚴批中國。
 
近年每逢中國最高領導人訪美前,人民幣升值必成「見面禮」。這樣做往往能平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起到立竿見影效果。歐巴馬政府一直拒絕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家,4月發布的全球匯率半年度報告,美國財政部甚至稱讚中國近年允許人民幣升值的努力。IMF今年5月並一改十餘來的批評態度,首度宣稱人民幣不再低估。然而,在習近平訪美前夕,人民幣突然狂貶,勢必引起美國輿論關注,使它重回美中爭議焦點,尤其可能在美國國會和一些美國企業中,重燃對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的批評。
 
去年以來,日本在「安倍經濟學」政策下,日圓持續貶值,韓元也跟著貶,加上美國的QE(量化寬鬆)政策結束,美元在國際上獨強,各國貨幣幾乎都呈現貶值趨勢。各國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人民幣如果加入競貶行列,可能引發全球「貨幣戰爭」。
 
美元和人民幣是目前全球僅有的兩種強勢貨幣,現在人民幣狂貶,只剩美元「一枝獨秀」,對很可能在9月加息的美國聯準會(Fed)來說,可說是一大「悶棍」。美國West Shore Funds全球首席策略師Jim Rickards就指出:「人民幣今天的動向,意味著美國要支撐全球的所有通縮,每個人都在通過貨幣寬鬆來實現通脹,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把通縮輸出給強勢貨幣。」暗示這無疑是一種「貨幣戰爭」。
 
距習近平9月訪美僅一個多月,美中高層官員正密集互訪,磋商「歐習會」重要議題。兩國本已因網路安全、南海主權等爭議鬧得不可開交,如今中國突然出招,讓人民幣貶值,不僅歐巴馬會要求習近平給一個說法,美國輿論屆時也會要求歐巴馬,給美國民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关键词:人民平訪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