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道歉是「皮」 中日競爭才是「骨」

2015-08-16 11:28:4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期待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8月14日,即日本所謂「終戰」7 0周年發表談話,重申日本歷史上帝國主義擴張、發動戰爭帶給無辜民眾不可估量的傷害和痛苦,日本承襲歷屆首相已作的正式道歉;並強調「絕不能讓孩子、孫輩及後代和這場戰爭無關聯的人,再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
 
這番話算不算道歉?夠不夠真心誠意?大陸、台灣、南韓或各有不同解讀,爭議並未止息。
 
就事實看,日本裕仁天皇1971年道歉,過去多任首相先後也表達過反省、道歉,安倍不願踵繼前人,只引用道歉歷史,連口頭直接再表述都不情願,可見他內心的執拗驕傲,但這些都只是「皮」;如今中國崛起,與日本爭奪亞洲經濟、軍事和國際領袖主導權,誰主誰從,名實相符,這才是「骨」。
 
皮依附骨,但骨支撐和牽動皮,哪個重要?答案不辯自明。安倍考量日本和中國競爭的實質,拒絕再道歉,說明中日間的緊張和競爭,眼前還難緩和。
 
從國際競爭格局看,北京借各種籌碼施壓,想逼迫右翼軍國主義傾向的安倍,在抗戰勝利70周年到來前,再次正式道歉,表達誠心反省二戰罪行,讓中國取得道德、聲威甚至國家位階的制高點,以「戰勝國」之姿壓制日本「戰敗國」,迎接9月3日天安門廣場閱兵。但日本或許識破中國的戰略用心,不甘被「屈辱」,安倍談話字斟句酌,想用「平衡術」多面討好。
 
北京、台北解讀卻南轅北轍,反映現實利益不同。1995前(終戰50周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談話,使用「深切懺悔」、「反省」、「由衷道歉」字眼;2005年(60周年)首相小泉純一郎用「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安倍都未直接引用,只是認可「過去式」。日本右翼眼中,被逼道歉和主動道歉不同,有如韓信的「胯下之辱」,安倍做法並未讓外界太意外。
 
台北總統府和外交部回應「歷史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真相不能遺忘」,算是接受安倍談話。反觀北京,外交部厲言日本應對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性質和責任,作出明確交代,向受害國人民作出誠摰道歉,徹底與軍國主義切割,不應有任何遮掩,明顯不認同安倍談話,也折射當前中、日、台三邊複雜的潛在敵友關係。
 
聯合報社論評論,安倍想卸下70年日本人身上揹負的「謝罪外交」十字架,但由於其曖昧、想取得各方平衡,這個包袱並不容易卸下。
 
安倍有些話振振有詞,譬如一個國家該因前代的人發動侵略戰爭,從此必須世世代代道歉,向被侵略國家低頭嗎?日本戰後出生者已占總人口80%,戰爭和他們的確毫無關係,不能世世代代道歉。安倍說「以謙虛態度繼承過去,將它交給未來」,表面看有理,但卻應有個大前提:承認先輩犯下大屠殺、慰安婦、細菌戰、毒氣戰等罪行,不再文過飾非、不能修改教科書掩飾罪行、不能參拜戰犯牌位等,才能服眾。對照現實,安倍顯然言行不一,日本無法效仿德國的好榜樣,教亞洲鄰國如何放心?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深諳政治操作的陰陽面和平衡術。他的談話具多重用意:一,平衡國內民意。他近年政策迎合右翼,日前不顧六成民意反對,眾院通過安保法修正案,解除集體自衛權,可派兵海外,使他支持度大跌至32%新低,想在歷史問題創造左右都能接受的空間,挽回支持。
 
二,修補中日關係。日本不願見中國強大,「親美抗中」傾向明顯,但改善與中國關係,維護日本經貿利益日益迫切。安倍既未道歉,也不可能出席天安門閱兵,對中國而言,他的努力多半已宣告失敗。
 
三,維持美日韓聯手抗衡中國不破損。日美軍事結盟,美日韓是華府「亞太再平衡」的鐵三角。但安倍政策屢引起南韓疑慮,間接導致美日韓聯防關係弱化。華府不斷施壓,要安倍正視歷史,並對刪除慰安婦歷史表達不滿,安倍借談話回應華府,想面面俱到。
 
綜合看來,安倍的政策作為,一再推翻過去日本首相道歉、反省的內涵。譬如釣島國有化,點燃中日對峙火苗,北京才堅持安倍再道歉反省。但借用70年前的歷史,要求日本一再對被侵略國道歉,或許也不太現實,日本也有走上「正常國家」的權利,中美都無法借二戰侵略想「永久勒索」日本;而國與國間與其靠道歉或保證,不如各自維持均勢的政經和軍事實力,維持「恐怖平衡」下的世界和平競爭,是冷酷的現實,但更符合當今美、中、日之間的局面。
 
关键词:安倍中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