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危險期

2015-08-17 12:43: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15年夏天,先是股市崩盤,三周之內,大跌三成;然後人民幣連番貶值,一改過去的穩定態勢。接連兩起大事,令人感覺,中國經濟已從以前的光芒四射,變為動盪萎縮,開始邁步進入一個危險期。
 
股市大跌和人民幣貶值,都是經濟表象,但造成跌市和財富貶值,經濟下滑還有背後的原因。中國經濟進入危險期,可見於近期連串的經濟萎縮消息。譬如,北京當局宣布,今年第二季成長7%,但幾乎所有外媒都不相信,因為經濟學家的計算顯示,主要經濟環節全在萎縮,不可能還有7%的成長,真正的成長率可能只有4%、5%,甚至有研究說,真實成長率可能低於4%。
 
中國7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逾8%(以美元計跌8.3%,以人民幣計則跌8.9%);7月的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PMI),跌至兩年新低47.8 (50以下等於沒有擴張)。還有一些有趣的數據,譬如挖土機銷售今年上半年跌30%,鐵路貨運今年6月跌12%,汽車銷售今年6月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3.4%。
 
由於形勢緊急,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拍板,要推行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目的是拉抬今年下半年的成長率,以補回上半年的失地,確保全年達到7%。為什麼「保七」那麼重要?因為這是習近平主席向人民承諾的「新常態」,如果不能兌現,不但表示他和中央失信於民,且更可能導致社會動盪和政治反彈。
 
中國經濟眼前的緊危形勢,不但見於經濟下滑,更見於政府制訂挽救措施的困難;政策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兩三年的發展。以下是政策主要困難的分析。
 
第一,人民幣貶值的困難。人民幣11日起,連貶三天,但三天之後,局勢回穩,因為貶幅不大,還不到3%,所以影響不大,當初的一片驚慌,都沒有出現。人民銀行(即中國的央行)又宣布,讓人民幣於窄幅內浮動;13日開市時,將1元人民幣定為6.4010美元,14日再定為6.3974美元,兩天相比,14日人民幣的價位,反而升值了0.05%。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有助改善中國的出口(出口貨折算美元價格下跌,加強了國際競爭力),但人民幣貶值,也不利於國內消費,因為進口貨品漲價,會減少消費意願。人民幣貶值,還有一個大困難,即:貶值直接導致資金撤離中國,因為沒有人願意將錢存進銀行,等著貶值。研究發現,人民幣每貶值1%,撤走的資金就達到400億美元。
 
第二,改善出口的困難。中國雖強調要經濟轉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並增加內需的比重,但目前工業和出口仍占GDP的43.7%(消費和服務業占49.5%),因此,還是不能不設法改善出口。但近年工資急升,使中國過去的低工資優勢,已不復存在;生產成本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跟著下降,這是出口日漸減少的主因。中國要改善出口,必須克服經濟學家所謂的「工資上升的困難」,所有新興經濟體都必須克服這個困難,方法是:提高生產力、工業創新,以及提高投資效率。但中國能否有效進行這些改革?
 
第三,發展內需的困難。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決定,要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主要是刺激內需,包括政府投資「數個萬億(兆)」,在基礎設施建設、刺激房市(貸款給發展商、放寬房貸限制)、放寬信貸(給地方政府、國企和私企)、以及再次降息等。但這些刺激措施都潛藏巨大危險,因為放寬信貸,必將增加地方政府、國企和私企的負債;2009年以來,地方政府、國企和私企的負債比例,已增至GDP的兩倍,已形成信貸泡沫;現在新一輪的刺激措施,必將火上加油,更增泡沫破滅的危險。
 
綜合而言,中國經濟正處於危險關頭,「硬著陸」的機率又告大增;北京正在掙扎應付,但挽救措施是否仍能像以前那樣,安然度過難關,實在難以預料,也因此特別令人擔心。更重要的,由一黨控制的政府,是否有能力推行必需的改革,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大疑問。
 
中共反對思想自由,那麼創新何來?舉國貪官,工商業又何能公平競爭?更困難的是,黨要掌握經濟,不可能將經濟權下放給社會和私企,但只顧將經濟權牢牢抓在手裡,就可以改革成功嗎?中央什麼都要干預,連股票市場的自由買賣也插手,甚至禁止大戶出售手中股票半年,如此還談什麼經濟改革,如何朝市場自由化邁進?
 
 
关键词:危險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