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災 美中政府快行動安人心
2015-08-26 10:23:0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全球股市上周五遭逢「黑色星期五」後,24日又遭逢「黑色星期一」,世界兩大經濟體股市,中國上證指數暴跌逾 8.5%,回吐自2015年以來全部漲幅;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也重挫,道瓊指數早盤一度狂跌逾千點,收盤下跌588點,達3.58%。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一度創下七年新高,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僅見。市場預料,未來數周股市將更加跌宕起伏。在全球貨幣競貶,投資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的時刻,美國聯準會(Fed)是否能按原計畫在9月升息,已出現大疑問。
這波由中國經濟放緩引發的全球股災,影響面遍及新興市場和已開發市場,成為「共慘世界」。上周五(21日)由於中國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六年新低,成為繼中國宣布人民幣貶值後,壓垮中國股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上證指數收跌4.27%,刷新一個半月新低。外圍亞太股市隨之全線下挫,美股也隨之創2011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道指上周五狂跌531點,使長達六年的牛市,面臨空前威脅。
自中國央行8月11日讓人民幣貶值以來,全球股市市值已蒸發逾5兆5000億美元,各國投資者都期盼,中國央行上周末採取果斷措施,支撐中國金融系統不致崩盤。但中國人民銀行一反各方期待,並未宣布降息、降準或注入更多流動性資金。當局按兵不動,引發市場焦慮,許多人解讀認為,北京可能無意再拿政府信譽當賭注,再投入巨資,拉抬股市。北京當局24日雖宣布1兆人民幣退休基金將進場,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不足以馬上止住跌勢,大量賣盤衝擊中國A股下,亞、歐、美股市都一片慘綠,已成驚弓之鳥的投資者,在幾乎所有市場都拋售所有類別的資產。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引擎,經濟走緩已有一段時間。去年成長率7.4%,為1990年以來最差,今年進一步放慢,頭兩季均維持7%。這種擴張速度雖比大多數主要國家好得多,但數據真假被質疑,11日中國意外將人民幣貶值,名義上是提振出口,但投資市場懷疑中國經濟比官員透露的情況更糟,認為中國經濟已出現「硬著陸」先兆。
儘管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已進入「七年一循環」的怪圈,學界見仁見智。但一般認為,美、中作為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當此動盪時刻,政府不能再作壁上觀,必須當機立斷,出手提振市場信心,穩定金融形勢,遏阻它像自由落體式下滑;何況美、中都有充足「彈藥」。
從中國來講,首先,降息降準。中國人民銀行可降低利率,讓貸款者減少貸款成本。央行也可降低銀行準備金比例,允許它們向公司或個人發放更多貸款。這兩項措施都能增加經濟流動性,也能刺激股市。其次,基礎建設。中國仍需更多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高速公路、地鐵、自來水、醫療設施等,這類基礎設施投資能提高整體經濟回報率和改善人力資源。儘管這類投資不能保證長期增長,卻能為中國贏取時間,等待公司投資和個人消費復甦。
再次,財政刺激。中國與其他經濟大國相比,財政赤字仍相對較低,可考慮減稅來刺激消費。最後,政策宣示。今年秋季的中共中央全會,將批准2016至2020年新的五年計畫,可望恢復人們對經濟增長的信心。而更重要的政策宣示,就是改革國有企業,遏制低效率和浪費性開支。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比以前大太多,它的經濟規模目前占世界經濟的15%,但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卻是由中國貢獻。若中國能避免經濟「硬著陸」,將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而中國要真正救市,就應把「彈藥」投放到實體經濟,而非直接投放股市。只要中國做到GDP增幅不大幅下跌,失業率不大幅上升,人民幣匯率不大幅貶值,金融機構不出現倒閉潮,或迫使央行救市的危機,股市的信心自然恢復。
就美國來講,聯準會加息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陰影一直籠罩華爾街,也侵蝕人們對股市的熱情。市場普遍預期,Fed於9月加息會成真,因而導致美股出現資金出逃跡象,已波及新興市場經濟體,全球性拋售開始顯現。前財長桑默斯周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呼籲聯準會停止在9月升息;聯準會正認真評估股災的嚴重性,宜及早決定9月動向,讓市場定下心刻不容緩。白宮24日表示,歐巴馬總統已聽取全球金融市場的最新簡報,或許在考慮及時出手,防止這波危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