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艱險多事之秋 中國夢褪色

2015-08-27 12:53:2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政府終於出台「雙降」措施,將釋出7100億元穩住股市,給全球市場吃下定心丸。但自天津大爆炸後,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似面臨多面挑戰的艱險困局。人民幣貶值是一帖藥,但治病不成,反成股市下跌催化劑,帶動全球股票和金融市場震盪,「中國打噴嚏,全世界忙抓藥」,後面還有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信危機等未爆彈,個個都可致命。這波大震盪,幾乎快到撼動當局「維穩」地步,到底顯示所謂「中國10年」(China decade)將持續發揮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抑或漸進入「後中國時代」,開始引起國際討論。 
 
眼前的中國,充滿矛盾場景,既悲觀又樂觀、既強大又脆弱。習近平高調反腐後,馬上將舉辦抗戰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向全球展示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新強人和軍備實力等成就;但歐美領袖卻婉拒出席,只有俄、韓和中亞小國領袖應邀。而與北京距離僅半個多小時高鐵車程的天津,8月12日大爆炸死傷上千,真相迄今未明,背後各種潛因不簡單,對環境空氣的破壞和影響民眾健康,官媒卻各說各話。 
 
而民眾這一端,謠言和批評不斷,政府卻加緊刪帖、屏蔽網路訊息,打壓質疑和議論聲音。9000萬股民更因A股暴跌近2000多點,超過10萬億(兆)人民幣蒸發;官方GDP數據被廣泛質疑,經濟是否將「硬著陸」,連串官民氣氛對衝下的中國,到底應繼續耀武揚威、伸張國力,或韜光養晦、虛心反思調整,兩種心態氛圍交雜。 
 
眼下的中國,已成世局最大變數。「中國模式」難再神勇,實踐證明它有局限性和階段性;「中國夢」無形中已褪色。曾風光一時的中國模式,靠高效率的集權政府,指導掌控全盤經濟發展,帶給中國30多年兩位數高速發展,是歷史空前成就,但如今一切似漸成過去式。 
 
英國「衛報」社論說,世界再沒有第二個「中國經濟故事」;分析者們已在談論「後中國時代」。意指中國高速發展已一去不復返,中國模式難再複製,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將隨著經濟動力消褪而慢慢降低。前段話有事實根據,後段話則見仁見智。中國模式如今疲態盡顯,從「國家隊」救市投注數千億人民幣,都難擋股市下滑,證明政治力量和人為因素,都難敵市場動力,中共有許多力不能及的事。 
 
而「中國夢」短短幾年,從民眾高度憧憬,如今更多人質問,中國夢到底是甚麼?如何實現?「經濟學人」雜誌2010年曾以封面故事,將習近平畫成康熙皇帝,寓意「康熙盛世」到來;如今該雜誌再度以習手持長槍、槍頭是墨水筆作封面,認為北京的外交政策被充滿民族主義和軍事力量的中國夢主導,使中國經歷了「天與地」。天津大爆炸、官方救市不給力,近億中產階級股民像失去靈魂,這些現象被華人評論者批評是「假大空」。
 
中國這些表現讓外界驚覺,原來中國沒有想像中強壯,西方「中國威脅論」可鬆口氣,也顯示中國崛起步入調整階段。其實,中國正面臨各種難題不約齊至的困局,適應吃力。天津大爆炸的地點、時機(北戴河會議期間)有政治陰謀之說,姑不論謠言,但它絕對是人禍。
 
BBC刊載旅法學者張倫評論,認為事件以一種悲劇、慘烈的形式,象徵性地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中國狂歡的時代發財曲,始於六四鎮壓、稍後鄧小平南巡,90年代起轉,入世貿後高潮,2008奧運達巔峰,而後伴著漫天焰火漸漸沉寂轉入低沉,胡溫時代4萬億刺激經濟再造短暫回升,終無可避免地低落下去。
 
一場股災,旦夕間讓億萬人發財的「中國夢」頓成泡影。而地大人稠、法規落伍、特權官僚橫行、發展和環保失衡,大爆炸徹底暴露體制弊病和弱點。但在最優先的國家形象工程抗戰閱兵之下,爆炸、經濟、股市等事件都得讓道,好像無足輕重;有無本末倒置,是否順撫民心,官僚體系無力,危機處理荒腔走板,一一顯現世人面前,中國的窘態畢露。 
 
即使如此,西方和東亞鄰國該明白,一個掙扎、不確定的中國,比穩定的中國更危險。中國從出口導向經濟轉向消費內需,陣痛時間和帶給世界的震盪,必然比任何新興經濟體都大,它自身維穩的非政治性挑戰也日增。隨著中國多方面問題漸顯,挑戰美國地位已變得更遙遠,但不必幸災樂禍。世界或亞洲經濟過度依賴中國或許危險,但理解並讓中國調整好,更融入世界,讓中國不致像進入瓷器店的大象,自然發揮其影響力,才是各方皆贏的好結局。
 
 
关键词:中國入艱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