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消氣之旅」和大選錨嬰話題
2015-08-30 10:16:4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傑布. 布希日前用「定錨嬰兒」(anchor babies)談移民,引起華裔聯邦眾議員趙美心、孟昭文、劉雲平等批評,指摘傑布言論汙衊、冒犯亞裔,製造種族對立。美國大選的「中國元素」逐漸冒出檯面,必須提防它連累華裔移民。
其實,豈僅華裔被「錨嬰」牽累,習近平主席即將來美國國事訪問,偏巧遇中國股災暴發、經濟疲軟,已有多位總統參選人抓住時機,猛轟中國。除非出現意外,否則習總書記華府之行,除了白宮21響禮砲之外,美國朝野和媒體必然將「砲聲隆隆」。北京正面臨內部危機處理、外部國際公關的雙重考驗;習近平此行可能如前總理朱鎔基1999年訪美時自我調侃所言,美國行變成「消氣之旅」或「受氣之旅」。
歷來美國總統選舉,對外找「槍靶」已成傳統。冷戰時期兩黨候選人重批蘇聯,雷根要把蘇聯「邪惡帝國埋葬進歷史的灰燼中」,成為西方民主世界的千古絕唱。如今蘇聯解體,崛起的中國和美國競爭,中國自然成新標靶。中國或中共被妖魔化,譬如柯林頓提天安門事件說「北京屠夫們」,小布希、歐巴馬都嚴詞抨擊中國;喜萊莉宣布參選後已多次強調要對中國更強硬。如今共和黨的川普、渥克、魯比歐跟進,但無一例外,選前嚴詞狠批中國,選後與北京示好交往,已是競選行禮如儀的模式。
但今年情況的確不同,形勢冷峻。美國因東海、南海紛爭,北京態度強硬,積了一肚子氣;美國政府網路被中國駭客盜取2150萬筆敏感公務員資料,還有知識產權被侵犯、貿易逆差等老問題,歐巴馬正等待向習「討個說法」。如今中國經濟走緩,無論「紐約時報」形容的「從繁榮到疲弱」,或英國「金融時報」專欄質疑的「中國世紀提早結束了」,中國經濟險象環生,如果從世界經濟火車頭,變成全球衰退元凶;是否拖累美國,連串疑慮下,習近平此時到訪時機並不好,也成為美國人集體焦慮症下向槍口上衝的外國元首。
習近平在華府只有兩天行程,除了儀式、宴會,能談實質問題時間有限。所以歐巴馬派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赴北京見習近平,但雙方「劇本」編寫不能只有演員、場景,更重要的,紛爭問題必須有「解答」。北京或許不同意「消氣之旅」的形容,但習總如無法化解西方菁英對中國政策意向的連串質疑,也不能讓美國人民放心中國經濟不致拖累美國,兩黨總統參選人將獲得額外「彈藥」,將是中國對美公關的一場災難,習近平的美國行就難算成功;美中分歧如擴大,習的國內聲望也會受挫。
美中大國關係之外,中國「錨嬰」也成美國社會話題。固然依憲法第14修正案,在美國出生的非公民子女,自然取得公民權,是美國法律制度漏洞,但「產婦觀光團」、「生育旅遊」企業化,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特色」,家庭和業者為了私利,帶給華裔和主流社會惡劣觀感,波及全美華裔。
Anchor baby是蔑視貶損的稱呼,貶抑外來移民,間接損害華裔社區形象。川普、傑布等藉勢炒作,實際針對華裔和中國而來,我們必須透過管道給予適當約制,否則挑起仇中、仇華人情緒,無論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或其他地區華人移民都會間接受害。
華人月子中心以中國富有家庭為產業動力,從簽證、居留、產檢、出入接送、醫院接生、坐月子、嬰兒保健、向政府領出生紙,到攜子女返國,一條龍式作業。每人收費數萬美元,業者少繳或根本不繳稅;少數惡劣業者更帶產婦赴公立醫院生產,以無證、低收入等名義,生完孩子讓產婦返國,一走了之,讓美國納稅人埋單,嚴重傷害華人聲譽,連華裔納稅人也被間接剝削。
美國華裔當然須提防成美中戰略競爭的代罪羔羊。中國客如今挾雄厚現金,搶購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都會區房產或併購企業,儼然如80年代「日本第一」的翻版,本屬資本國際化現象,但也是部分美國人提防或敵意升高的原因。從紐約、洛杉磯近期頻出現「中國人滾回去」塗鴉,社會潛在的排華心態在滋長,深值我們警戒留意。
這些因素使美國政客藉大選挑各種中國話題吸引選民,主客觀條件都比過去豐富、更有發揮空間,容易引發共鳴。經濟回軟或將讓北京流失部分底氣,但推測習近平向美方示弱似也不太可能。在美中分歧大於共識下,「建設性管控分歧」或許是沒有辦法下的選擇。至於美中競爭,就看未來各自經濟情勢明朗後,待下一回合再分解。
关键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