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北京行 美中關係路障知多少?
2015-09-01 12:03: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到華府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官員最近絡繹於太平洋上空的航班,為「歐習會」做鋪墊工作、掃除路障及緩解對峙。除了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美確立台灣與兩岸關係議題列入歐習會議程外,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28日、29日訪中國,與國務委員楊潔篪、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外交部長王毅與中共中央財經辦公室主任劉鶴等人交換意見,確定歐習會議程內容。
習近平28日在北京接見萊斯,習重申中美要以建設性方式管控敏感問題和分歧,要切實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努力擴大共同面、縮小分歧面。萊斯則回應說,歐巴馬和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美中關係,希望通過雙方建設性努力,使兩國在更廣泛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果;美方也願與中方一道,妥善處理好兩國關係的分歧,使美中關係保持穩定發展。
歐習會議程將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美中兩國可解決的有高度共識議題。例如,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議題方面。美中經多年談判,可望在這次歐習會獲致共識與簽訂備忘錄,雙方同意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需要立即行動,行動得愈晚,代價就愈大,甚至可能提出全球性減碳協議的倡議。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中國聯合印度等100多個國家,反對美國為首西方國家提出的減碳計畫。
此外,歐巴馬與習近平將在聯合記者會上,重申美中將繼續遵守「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但習近平必然建議雙方照顧彼此「核心利益」,而歐巴馬對「核心利益」將不會回應。習近平可能重提「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但除非北京對華府在其他領域作出重大讓步,讓華府滿意,否則歐巴馬最多只會提「美中建設性關係」。
至於台灣與兩岸議題方面,雙方原本就有高度共識。如無意外,美中可望在聯合記者會共同宣布,「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穩定的政治基礎,過去七年的兩岸關係不應翻轉,雙方樂見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繼續推展。這項宣布在台灣大選前,對台灣朝野的宣示用意不言可喻。
如果歐巴馬與習近平能達成美中聯手打擊「伊斯蘭國」(IS)恐怖組織的共識或計畫,將是這次歐習會的最重要突破,可能意味中國將正式出力,直接介入或間接提供打擊IS的積極協助。
其次,針對暫時無解與無法達成共識的議題,美中不是各自表述,就是擱置爭議。例如,在人權與西藏達賴喇嘛等爭議性議題,美中處理這類問題已漸趨成熟,不會像過去一樣動輒取銷兩軍交流,作為報復。
雖然中國針對美國對台軍售仍維持強烈抗議,但一則中國近年不斷擴充軍備,另則兩岸軍力對比已呈現不對稱態勢,美國總統任滿前常有軍售台灣之舉,北京抗議的矛頭針對華府,將遠比針對台北的成分更多。
在匯率與股災方面,近月全球股市出現震盪,歐美媒體和分析人士紛紛將矛頭指向中國,認為中國政府的經濟和貨幣政策是導致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然而,美國從戰後以來就在幕後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認為,將全球股災與貨幣貶值都歸罪北京,不盡符公平原則。因此,美中要在匯率與股災達成共識,應非易事。
最後,針對高度針鋒相對的議題,美中可能建立創新的機制,以緩解對峙。例如,在南海、東海、網路安全等議題都可能相持不下,儘管兩國在這些議題嚴重對峙,但並不表示雙方不能好好交換意見。南海議題美中兩國不時吵吵鬧鬧,一年難得有一兩個月平靜。雙方軍事機艦近距離接觸頻率增加,亟待強化兩軍熱線和危機處理機制,防止擦槍走火。不過,6月下旬召開的「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期間,雙方成立「海洋保護會議」,兩國尋求在漁業資源、海洋環境監測、海上人道救援、海上運輸等項目合作的可能性,顯示美中正嘗試以建設性途徑管控敏感問題和分歧。
網路安全議題上,美國抨擊中國透過「網軍」駭取五角大廈、軍工武器發展、工商企業甚至聯邦政府員工機密資料;中國則批評美國的全球監控,無遠弗屆。2013年,歐習兩人在加州莊園會議後,曾成立「美中網路安全小組」,但因雙方爭議太大,無疾而終。這次歐習會能否重新獲致共識,成立小組,緩解對峙,應可視為是歐習會的另一指標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