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閱兵 多件事呈現歷史分界點
2015-09-04 10:41: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舉行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閱兵。這次閱兵國內外討論和爭議盈庭,雖然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不無可能再次閱兵,但這次閱兵可謂「風雲際會」:美國宣布在阿拉斯加西側海域發現五艘中國軍艦、歐美亞大國領袖對閱兵軟性抵制;閱兵引發抗戰史空前辯論,幾乎推翻「中共是抗日中流砥柱」之說,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漸「重回歷史舞台」。而中國經濟放緩、難再高成長,天津大爆炸被掩飾,內外事件綜合發酵,構成「閱兵藍」天空下的詭譎氛圍,喜憂交織,閱兵可能成幾方面問題的歷史分界點。
這次閱兵展示500多件不同型號武器裝備、其中84%是新武器裝備首度亮相;近200架多種型號戰機編隊,空中梯隊規模、機型數量都創歷史紀錄;二砲首次展示七種導彈,包括專剋美國的「航母殺手」東風21導彈。綜合看,閱兵可說是胡錦濤「和平崛起」之後,習近平為中國「軍事崛起」,作一場國際軍事實力新詮釋的秀。即使官方否認,但「秀肌肉」威嚇外國,並向中國人民展現軍力強大,藉以推動民族主義教育和愛國熱潮,昭告世界中國不再怕外侮侵略,都是目的。
弔詭的是,閱兵一面展示強大,客觀環境卻難掩有美中不足。年初習核心決定辦閱兵時,絕沒想到閱兵前夕股市暴跌、「國家隊」救市吃力,經濟急速走緩,「中國模式」被疑已走到盡頭;經濟糟糕引發國內國際連鎖反應,中國幾乎成世界經濟動盪「禍首」。與京畿近在咫呎的天津,竟發生建國66年來最大規模化學品爆炸,死傷逾千,徹底暴露制度缺憾,迄今真相和原因不明。
在國家形象工程和形式主義掛帥下,官方嚴控輿論,經濟差和爆炸都被閱兵的光輝遮掩。閱兵提升了國民驕傲感,強化中共執政地位,但冷靜清亮的人心總帶有幾分不確定和焦慮感。喜憂雜陳、中國前景考驗嚴峻,正是大閱兵氣氛的詭異之處。
這次閱兵,無形中標誌著幾個問題面臨分水嶺。其一,中國五艘軍艦日前通過日本對馬海峽,駛向公海,如今美國宣布白令海有中國軍艦游弋。對照天安門前展示軍備,中國內外兩面「秀肌肉」到美國後門口。作為絕不會只是巧合,而是北京刻意傳達強烈政治訊息給美國。
習近平本月下旬訪美前這樣的精心作派,顯示他是不同於江澤民、胡錦濤的強勢領導人,不願向美示弱。而美方選擇中國閱兵前夕公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除藉機爭取國防預算、刺激美國人思維和敵意,美中緊張升高屬必然。類似景象讓人聯想美蘇80年代機艦常互別苗頭,雙方進入軍備競賽。美中如今重蹈覆轍,最後到底平分秋色,或誰步前蘇聯後塵,被沉重軍費拖垮,尚待歷史檢驗。這次閱兵時機,卻有里程碑般的標誌效果。
其二,抗戰閱兵刺激下,全球華人出現前所未見揭露抗戰真相和歷史大辯論。無論美國、國民黨或共產黨對日本作戰角色,新詮釋中共難再一面倒獨占;中共承認「主戰場國民黨主導,敵後戰場中共主導」,雖仍有爭議,但已屬退讓和進步。是歷史和政治現實所逼改變方向,或只是一時權宜,仍待觀察;如能朝追求真相、兩岸合作方向走,當然是新里程碑。
其三,國民革命軍旗幟出現閱兵隊伍、國民黨抗戰老兵代表在方陣中,打破慣例,也是進步,但遠遠不夠。後續的老兵平反、恢復名譽和賠償問題,尚待解答。曾加入國軍抗戰但遺留大陸的上百萬國軍老兵,被中共打成「反革命」、「國特」等,受盡侮辱清算和恥辱,家屬連帶遭殃,當局既緬懷愛國抗日先烈和遺族,應清查冤案、道歉賠償,還家屬清白和公道。
習近平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我們想補充,除了英雄,一個正義公道的正常國家,更不能有冤屈的愛國志士靈魂,讓老兵蒙冤屈。此事如續被忽視,將有悖公義,亟需當局重視。而中國抗戰中死傷了3500萬同胞,抗戰勝利日如同「國殤」,要高調紀念勝利或可以,但豈能如慶典般祝賀?但願此後能有新做法,建立新里程碑。
其四,習近平高調閱兵,顯示反腐後一統軍事大權。閱兵後解放軍將面臨30年來編制和結構的最大調整,從傳統的陸軍主導轉向三軍鼎立,象徵中國軍隊更現代化,漸與美軍並駕齊驅,如同白令海的中國艦隊,一樣具里程碑意義。中美要從日益增加的對抗中互疑中走出來,邁向共同肩負和平維護使命不易,這是美中領導層本世紀的最大難題。
关键词: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