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和裁軍30萬 北京露戰略意圖
2015-09-05 13:09:2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大閱兵落幕,曲終人散,全球媒體難免再聚焦閱兵的戰略意圖和影響。習近平主席閱兵典禮宣示,「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將自身曾經歷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展示軍備是維護和平,亦即呼應邱吉爾二戰後的「和平來自威懾」的名言。但除了中國官媒宣傳,恐怕少有境外媒體認定北京「秀肌肉」不帶戰略擴張意圖,包括裁軍30萬人,不但不是節縮,反而是進取擴張。
從歷史脈絡看,中國從「經濟崛起」,擴張武力以保衛經濟資源持續取得和發展,實現「軍事崛起」,是任何國家能力所及的常態,葡萄牙、西班牙、大英等殖民帝國、美國都如此。閱兵正是繼「亞投行」創設、「一帶一路」策略宣布後,宣示中國提升世界影響力的雄心,也是習近平「強軍強國夢」的落實步驟。
但能否順心如願,有許多指標。試略作簡析:一、國家雄心和國際孤立間的落差:閱兵有30國領導人參加,除了俄、韓等大國,上合組織、委內瑞拉,甚至被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蘇丹總統巴希爾,都與中國有密切政治關係或經濟利益。北京迄今拒透露共邀多少國領袖參與,估計應不會少於80國,但重要國家領袖集體缺席,80與30的落差背後代表甚麼?看著習近平和普亭、朴槿惠同步樓梯上天安門城樓畫面,很難不感受中國遭逢國際「孤立」。
對照亞投行創始,獲57國爭先恐後響應,印證外國只想分霑中國經濟利益,政治上與中國道不同,不想相為謀,反映國際政治的冷酷現實。而中俄關係緊密,儼然與美歐日等大國形成仿若冷戰的分立陣營,形成北京外交和發展的新瓶頸障礙;「強國夢」爭取世界發自內心的喜愛尊敬,路途還遠,集權專制正是主因。
二、裁軍的意義和影響:外媒批評閱兵是窮兵黷武、炫耀武力,甚至走向軍國主義和新法西斯。習總宣布裁軍30萬,意在平息軍事擴張疑慮。對照中共建政時軍隊627萬,鄧小平裁軍100萬、江澤民裁50萬、胡錦濤精簡20萬,習近平再裁30萬,200萬兵員仍是全球規模最龐大軍隊。而稱霸全球的美軍陸海空三軍種加上陸戰隊,才138萬人。
但兵員多寡已非現代戰爭勝敗要素,人員素質、士氣、現代武器,包括衛星定位導航、通訊、先進空海軍戰機、無人機、電磁脈衝和雷射(激光)新武器和網路戰,都是未來制敵機先要素。專家預測,解放軍精簡後,海軍、二砲將不減反增,凸顯進入遠洋深海和太空領域新戰略;軍備競賽花錢將大躍進,結構、編制、指揮「美軍化」化後,反而將增擴戰力,難怪美、日、台和鄰邦都警戒。
三、中日對峙和東亞未來:二戰勝利迄今70年,歐洲已和解,重建國家友誼和合作;亞洲卻因中日爭奪盟主和戰略地盤,東京的「道歉外交」迄今無法解決歷史糾葛,日本未讓中韓感受到懺悔道歉誠意是主因。但如今中國客每年赴日觀光逾300萬;日本經濟有求於中國,誰主誰從、亞洲霸主已很清楚。安倍挑撥日本民族主義,結合美國抗中;北京也一反多年來吸收日本資金、技術傳統,緊咬日本不放,雙方都藉民族主義牌轉移內政焦點,不改變死結即無解。
四、中美競爭和世界格局:閱兵新武器衝美國而來,不必對號即可入座。美國軍備領先至少仍20年,但須體認亞洲不可能續由美國片面主導。李光耀說,美國不能退出亞洲。但美中須學會互相尊重、共管共治亞洲,局勢才能降溫。如今戰略互逼,中國期待靠東風-21D「航母殺手」等武器,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更加深戰略互疑。
然而,其一,號稱10至15倍音速、射程1550公里的東風-21D導彈,防務界公認很難攔截,但相對地,從外太空欲鎖定最大時速達33節(66.1公里)的移動航母,有如大海中撞針尖,需要極先進的大量偵測、傳感等衛星、雷達設施,中方能否辦到?中國張揚底牌盡顯,美方則莫測高深,並非代表沒有反制能力。其二,東風-21D迄今從未針對現代航母作測試,實戰力被質疑,是否只是中方「心戰」威懾,紙上談兵,沒有實戰難窺真相。
很難相信習近平訪美前,中國比「抗美援朝」時期更易見到官方的反美宣傳,閱兵也展現挑戰美國的戰略意圖;但民間卻極度親美,留學、移民、投資絡繹於途,非常矛盾。習總「永不稱霸」宣示,似又暗示中國將力守國境周邊東海、南海和印度洋局部海域安全和利益,無心也無力與美國爭霸。這些現象的真假虛實,正反映當前美中關係的複雜多樣性。
关键词: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