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會走向戰略結盟嗎?
2015-09-08 10:30:1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9月2日接受「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採訪,強調中國無意挑戰美國領導地位,並希望中美超越分歧。話猶在耳,美國軍方透露,解放軍五艘軍艦首次出現阿拉斯加西側白令海,一度駛入距美國海岸不足12海里的領海水域。對照俄羅斯總統普亭訪北京,參加習近平主席主持的閱兵大典,兩人並見證中俄簽署逾20項合作協議,雙方均強調進一步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以及能源、石化、金融、航天、科技、製造業等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此舉使美國戰略專家與學者關切,中俄兩國是否可能從只是口頭喊喊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展到更實質的戰略夥伴結盟。專家們擔心的原因,約略歸納以下四端。
首先,普亭前不久在莫斯科紅場閱兵,也遭美國總統歐巴馬為首的西方國家領袖杯葛。習近平在天安門閱兵,歐巴馬和西方領袖也拒絕出席,更增習近平與普亭相濡以沫、抱團合作的誘因。
其次,中俄兩國各項協議,最引外界關注的是,中俄石油公司相互持股。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收購中國化工集團三成股權,雙方將在石油、油品和石化產品交易方面合作。另外,協議指出,中國石化有權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所屬東西伯利亞油氣公司和秋明油氣公司股份,比例高達兩家公司的49%。
此舉顯示,俄羅斯石油公司有富裕的中國石油公司撐腰,再也不擔心美歐對石油與天然氣價格操控。另一方面,中國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旗下子公司後,將提升在國際能源市場話語權與影響力,各取所需。
第三,中國五艘軍艦在中俄8月28日舉行的「海上聯合-2015」軍事演習後,駛入白令海。中國國防部聲稱,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但中方艦隊現身時機,正值歐巴馬在阿拉斯加視察的時候,隨後駛向阿留申群島。該群島分別由美國和俄羅斯管轄。中俄國完成演習後,中國海軍艦隊獨自闖入白令海,甚至進窺美國領海,顯示一定的「自信」。
美國戰略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海軍戰力近年突飛猛進,主要拜俄羅斯之賜,尤其得益俄羅斯提供武器和技術,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優勢形成嚴峻挑戰。中國從航母、艦載機、核攻擊潛艦、驅逐艦到「航母殺手」導彈,幾乎全是俄羅斯提供的武器為基礎,再根據自己戰略與戰術需求改良打造。海軍如此,空軍也不遑多讓,從轟炸機、戰鬥機、匿蹤戰機、直升機,除了有些類似美軍的設計,被美方高度懷疑設計和技術竊自美國,多數脫胎於前蘇聯或俄羅斯。
未來數年,俄國是否對解放軍提供更尖端高科技武器,是觀察中俄從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到更實質戰略夥伴的重要關鍵。當俄羅斯發現自己在能源探勘、開發、生產與銷售,與中國已發展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係時,未來是否與中國在武器研發、生產、銷售發展出類似關係,也許會停、看、聽一下。
莫斯科大概深知,中國崛起在遠東擴大影響力,包括「一帶一路」西擴中亞,原本是俄羅斯地盤,中國多少將擠壓或影響俄國影響力,中俄並非沒有互相提防和嫌隙。長遠來看,也和美中關係一樣,中俄有潛在的戰略利益競爭。如果中國未來國防工業也與俄羅斯軍事工業相互持股,莫斯科在北京心目中可能就沒什麼價值了。
俄羅斯最能誇耀世人的是國防與能源工業。俄羅斯在能源工業上幾乎已「棄子認輸」,如果國防工業也拱手讓人,讓中國予取予求,俄羅斯下場恐怕不妙。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的民族尊嚴與國家地位。冷戰時期,蘇聯是世界兩大超強之一。如今,俄羅斯雖靠出售能源與武器維繫財政,但向冷戰時期的「小老弟」中國屈服,堪稱晚景淒涼,俄人未必心服。民族尊嚴與國家地位總要維持,俄羅斯國防武器或可售予中國,譬如中國空軍先進戰機所有發動機,幾乎全購自俄國,莫斯科刻意限量、限仿造,俄國軍工業與中國國防工業相互持股或合併,眼前看仍無可能。
在西方抵制下,中俄抱團取暖有階段需要。俄羅斯總體戰略是否在「以(助)中制美」,影響全球格局至大。俄羅斯很在意國際舞台有一席之地,周旋於大國之間。與中國合作是著眼自身利益,普亭不可能心甘情願向中國低頭,甚至成中國的附庸,除非俄羅斯經濟續重創,就另當別論。
关键词:中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