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 更需類似李嘉誠的巨商

2015-10-05 23:09: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1日公布全球最新大學排名,李嘉誠捐款創辦的汕頭大學首次上榜。中國上榜大學共37所,汕頭大學是唯一「80後」大學。被泰晤士排為全球第三的史丹福大學和第13的柏克萊加大,不約而同在校園中各有一棟李嘉誠醫學中心,可見他捐款辦學無處不在。創辦於1981的汕頭大學,已獲「李超人」捐款逾150億港幣(約19.4億美元),規模龐大,設有文、理、法、商、工、醫等學院,以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為目標。中國歷史上,不少成功商人都捐款做善事,但像李嘉誠這樣捐巨款辦學的卻不多見。
 
自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瞭望智庫」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文章後,李嘉誠事件越演越烈,不但成中港和海外中文媒體焦點,也受到美國媒體注意。北京官媒9月15日、20日另有兩篇專文,一是「證券時報」的「讓李嘉誠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來」,二是「人民日報」的「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三篇文章都認定李嘉誠撤資出走。
 
但李是否撤資,他和長和集團9月29日聲明澄清,再重申否認撤資。我們想探討的是,中國其實很需要像李嘉誠這樣的商人。除了捐款辦學和提倡醫學研究,至少還有以下原因。
 
第一,國際眼光。李嘉誠1980年代起,已向香港以外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尋找投資機會;投資遍布歐美中港,投資行業包括港口、貨櫃碼頭、電訊、能源、電網、零售、地產和科技等。他能建立如此龐大的企業王國,絕對與他的國際投資眼光有關。
 
中國要建立大國經濟,鼓勵企業進軍外國,推動「一帶一路」,無法欠缺具國際投資眼光的商人。他們可幫助中國提高各行各業水平,技術和管理上可與外國企業交流。路透1日報導,中國的清華控股要用37.8億美元購入美國科技公司Western Digital的15%股份,入股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技術水平。中國的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將自己置於極有利位置,因為它可取中美之長;馬雲說,他的一個重大策略,是協助美國中小商業,透過網路,將產品拿到中國銷售。在幅員廣大的中國,網上零售越發達,對內需型的經濟發展就越有利。
 
第二,政經分離。將政治與經濟分開,在中國政經混合的環境中特別重要,而強調自己只是生意人的李嘉誠,這方面最值得中國朝野學習。「別讓」等三文都不是談經濟,所談的跑不跑、走不走、挽留或目送,都是從政治觀點和「愛國」出發。中國推行「計畫經濟」,這個制度本來就把經濟當作政治的一部分,經濟要為政治服務,發展經濟是要達成政治目標,譬如維持社會穩定,讓中共牢牢抓權。李嘉誠能將政經分開,強調每一筆投資都是生意,有風險也有利益,他的成功顯示投資策略奏效,與他「從經濟看經濟」,不完全從政治看經濟有關。
 
第三,市場經濟與反腐。從經濟看經濟的原則,可用在反腐上。「舉國上下,無官不貪」,是因為黨官擁有干預經濟的權力,因此反腐的釜底抽薪之計,就是切斷黨官干預經濟的權力。政經必須分離,由市場力量主導,也是習近平領導改革經濟必須走的道路。
 
第四,經濟改革。中國經濟改革目的,是建立由企業和消費推動的持續增長新模式。在新模式下,企業必須重視市場效率,所以大量現有殭屍國企和私企必須被改革、淘汰或循環再生。市場效率是改革國企的最基本條件,中國改革想成功,就必須建立新的政治環境和企業文化。
 
綜合言之,中國經濟正遇到困難,必須改革,但改革卻舉步維艱;財長樓繼偉說,中國要面對五年、甚至十年的動盪。但志在必得的改革有一點很清楚:必須建立公平合理的經營環境,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經濟才可按經濟原則而行,不受政治干預。
 
今年夏天,中國爆發股災,政府暴力救市,粗暴的政治干預,既禁止大戶買賣半年,又擺姿態調查外資公司和避險基金經理,這是政治干預經濟,結果是誤人誤己,嚇走投資,上海和深圳兩地股市成交額大減,至今仍是兩潭死水。
 
人民日報「目送」一文提到,中國有信心改革成功;大家也希望中國成功,建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但在成功到來之前,中國有必要認清政治不干預經濟的重要性,並致力建立一個政經分離、公平合理的經營環境。官媒批李嘉誠、怨李嘉誠,但風波恰暴露中共的舊思維,忽略李嘉誠為中國經濟帶來一面鏡子和啟發。
 
关键词:巨商李嘉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