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北韓關係急升溫 各有算計
2015-10-14 12:13: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9月3日拒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未出席北京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結果讓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朴槿惠並肩出現天安門城樓,讓美國等各國外交界深信,北京「近南韓,遠北韓」,中朝分道揚鑣已成定局。然而,10月10日北韓慶祝勞動黨建黨70周年,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歷來最大規模閱兵,中國卻派出中共第五號人物劉雲山率領高規格代表團,以唯一受邀外國領導人身分出席。中朝關係冷冷暖暖、分分合合,背後的智謀算計耐人尋味。
金正恩在他父親金正日去世,2011年12月掌權以來,曾被稱為「血盟友誼」的中朝關係便日益冷卻,兩國高層三年多來沒有往來。中國最不滿的是北韓擁核,尤其習近平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後,北韓不顧北京極力勸阻,進行極具挑釁性的第三次核試,讓習近平頗感難堪,兩國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聯合國2013年初通過譴責北韓決議案,中國更破天荒投了贊成票。
然而,中國「棄朝」,可能使朝鮮半島局勢更具不確定性,不僅對北京、平壤都不利,美國和南韓也不樂見。中朝關係處於低潮之際,中國派劉雲山攜帶習近平親署信函,赴平壤出席閱兵,反映中國試圖修補與北韓關係。在習近平訪華府,與歐巴馬總統舉行「歐習會」討論北韓問題後,這個作為或隱含北京與華府間似已有默契。
劉雲山與金正恩會見中強調「促進雙邊經貿務實合作,開創中朝關係新的未來」;金正恩則說,「北韓正在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言下之意,北韓委婉承諾將「不再鬧事」,不致像9月14日宣布,將在建黨70周年慶期間試射遠程飛彈,升高半島緊張局勢;而作為回報,中國原已停頓的對北韓援助將增加。
另一重要觀察指標,是北韓閱兵展示的武器,儘管包括彈頭經改良、號稱可威脅美國的洲際彈道「核」導彈KN-08,但金正恩致辭時雖重申準備好面對美國任何形式的襲擊,卻未提到「核遏制力」。而劉雲山提出重回朝核「六方會談」,顯示中國與南韓關係空前密切,以及與美日博弈出現新動向下,北京著手重打「北韓牌」,「六方會談」重回談判桌應指日可待。
北京對朝政策在歐習會前後轉變,有多方面考量。其一,可能是應美方請求。中朝關係冷淡,意味美國所依賴的中國對朝鮮半島局勢發揮關鍵性作用,籌碼功能也降低。美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上月19日即習近平訪美前兩天,曾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表示,過去中國有能力約束北韓行為,現在北京對北韓影響力正減弱,讓美國感到憂慮。
哈里斯作證第二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在北京呼籲各方,重回北韓無核化談判桌,避免採取任何加劇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緊張的行動。意味中國決心在北韓核問題上繼續發揮關鍵作用,以換取美日在東海、南海挑釁適可而止。歐習會中,習近平可能向歐巴馬「交底」,而劉雲山訪北韓似肩負美、中的共同使命,遏止平壤發射導彈,並要求金正恩最終棄核。
其次,在美、日聯手南海周邊國家圍堵中國之際,北京重打「北韓牌」,也能發生一定牽制作用。尤其美軍連日來不斷釋放將派軍艦駛入南海人造島礁12海里範圍,中國此刻打「北韓牌」,或能堅定歐巴馬拒絕軍方建議的決心。事實上,美軍5月以來就多次提出類似建議,都因歐巴馬不願惡化美中關係而拒不批准。
其三,中國對北韓放低姿態,也是迫不得已。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性格多變,不確定性很高,萬一突然倒向美日一邊,或引發兩韓戰爭、核武失控、難民湧入中國等,都讓中國難以消受。而在保持一定距離下,維持對北韓的影響力和北韓政局穩定,對中國利大於弊。
有評論指中國不要輕視金正恩的能耐,把他當笑話,平壤對外在因素似瞭然於胸,也摸清中國底線,並把它視為可利用的籌碼,以不斷威脅迫使中國給予北韓援助,甚至藉挑釁中國滿足其不斷膨脹的自尊與虛榮。因此,中國未來如不能有效駕馭北韓,最後落入被北韓牽著鼻子走的怪圈,將枉費大國握有的籌碼和優勢,也會毀了北京外交名聲,當局須有作為和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