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定戰爭 港澳台尷尬

2015-10-20 11:28:0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國5日完成諮商談判後,本報已有三篇社論,分別闡明TPP下美中台三方的新處境,TPP這艘美國訂製的「經濟航母」下水對美中競爭的影響,以及TPP在國會審議將遭遇的難題。中國媒體過去兩星期,討論TPP的文章排山倒海,這麼關切,是因這個協定生效後,經濟影響實在太大,大到太平洋兩岸各關係方都不能忽視,包括中國大陸和港、澳、台。簡言之,這是關係大家「錢途」的協定,港澳台能否在北京默許下,先於大陸加入,也就格外重要。
 
許多人不了解,一個「貿易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會有多大影響。其實,「自由貿易協定」就是將簽署國相互間的「貨物貿易」絕大多數調降為免關稅,而「服務市場」則對其他簽署國大幅開放、允許外人投資營運。因此,簽署生效後,簽署國相互間的貿易額將大幅提高,出口部門相關企業(因出口增加)和進口國的消費者(因價格下降)都獲利;而進口部門的相關企業和出口國消費者都受到衝擊。
 
在所有簽署國資源都移向更具有「相對優勢」的部門生產下,經濟大餅將做得更大、利益會大於衝擊,因此已成為全球各國競相參與、突破的經濟競爭模式。能簽署最多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就是優勢最強的競爭者。此外,簽署國之間的經濟關係,會更緊密結合,產生相互依賴的效果。
 
在中國快速崛起下,美國企圖圍堵中國的戰略,除了政治、軍事上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外,也包括經濟上將中國周邊國家拉進一個由美國主導的貿易協定,讓它們在經濟上和美國緊密連結,脫離對中國依賴。這就是美國為何找上1996年已生效,原來僅有四個小國(汶萊、新加坡、紐西蘭、智利)的TPP,要讓它經由再次談判、擴大為包含12個成員的大型貿易協定的原因。
 
它除了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大型國家外,還納進秘魯、馬來西亞和越南。最有趣的,是它包含越南這個發展落後、本來完全無法承擔大幅度開放市場的國家,這恰恰凸顯美國標準不一,要以經濟來發展越南、制衡中國的企圖。
 
中國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反制美國,除了提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來包括周邊國家共16國(東盟加六-東盟十國加中、日、韓、紐西蘭、澳洲、印度),並緊鑼密鼓地進行諮商(今年6月在日本京都結束第八輪談判,8月在緬甸進行第九輪談判,10月在南韓進行第十輪談判)外,去年9月起又啟動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東盟加一)「升級」的諮商,要將目前93%免關稅的貿易比例提高,進一步削減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深化經濟合作項目,爭取在今年底前完成談判。
 
若這兩個貿易協定可如願簽署或升級,中國當然可化解美國的經濟圍堵。另外,中國還一反常態表示,TPP若沒有中國參與將是「不完整的」,讓美國大感意外。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出席秘魯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時也首度改口說,中國對TPP持開放態度,準備好和12國合作及考慮加入TPP。
 
經貿關係相當依賴中國和美國的港澳台如何自處,顯然是有趣議題。台灣在北京堅持「先兩岸、後國際」的原則下,對北京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亞洲國家難以獲得突破。特別是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卡關下,對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協定已形成僵局;這使台灣對美國主導的TPP第二輪開放更寄予厚望,目前也已獲美國善意回應。
 
但關鍵在台灣本身反自由化的力量強大,當TPP簽署成功、開始接受第二輪申請後的諮商能否獲得國內支持,仍有相當難度。但至少,這是一個較不會受到北京干擾的貿易自由化、強化競爭力選項。
 
香港除了和北京有「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外,僅有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成員僅四個歐洲小國)、智利、紐西蘭的自貿協定,目前正進一步和東盟進行貿易協定諮商。這的確是正確且重要的一步,但沒有TPP將是美中不足。澳門更僅有跟隨香港而獲得的和北京間的CEPA,沒有任何其他貿易協定,對進入其他國家的服務市場相對不利。
 
台灣和澳門必須仿效香港,盡速在取得北京默許下,和東盟展開貿易協定諮商,進一步加入RCEP和TPP,才不會落後早已遠遠超前的新加坡和南韓。只是,面對港台分離主義日趨嚴重,北京有這種政治智慧和雅量嗎?
 
关键词:中美易協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