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在南海衝突升高 如何解決?
2015-10-26 12:46:4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美國10月初起不斷強調美軍在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權以來,美、中兩國南海衝突逐漸升高,不僅大打口水戰,美國海軍艦艇也在南海的中國人工島礁附近巡弋,只等美國總統一聲令下,就直闖島礁12海里水域。從雙方態勢看,美方要從目前立場退縮顯然不易,而中方對美方「侵門踏戶」也很難視若無睹。這個爭議美中能和平善了嗎?
針對中國在南沙填海造島且興建軍事設施,美國國防部長卡特13日指出,美國將派飛機、船艦,行使國際法允許的航行自由權,和美國在世界各地的作法一樣,「南海不是、也將不會成為例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反唇相稽,指「一些國家」最近在南海「炫耀武力」,與盟友「頻頻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才是「推動南海軍事化的最大因素」,北京對此「嚴重關切」。
當然,華府也不甘示弱。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 當天回應說,美軍如果不對南中國海進行巡航和飛越活動,會導致更多破壞穩定的行為,保衛自己和盟友的利益不是「高調炫耀」。
言語交鋒,顯見美中在南海有不少分歧。第一,有關「南海軍事化」的定義,雙方有嚴重歧見。17日在北京召開第六屆香山論壇,美國前海軍作戰部長、退役海軍上將拉夫海德(Gary Roughead) 提出「南海軍事化」概念,認為南中國海近年爭端頻仍,各方「沒有必要把這一地區軍事化」。被問及何謂「南海地區軍事化」時,拉夫海德回應說,「當南海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為了確保軍事目的,就是軍事化」。
此說引起中方強烈抨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反駁說,中國在南海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軍事化」,而美國軍艦進入南海卻不算軍事化,美國顯然在搞「雙重標準」。明顯的是,美方強烈指責中方「南海軍事化」,但美國計畫2020年前將60%艦機部署亞太地區,就不算「軍事化」,如何令北京心服口服。
第二,針對「南海軍事化」指責,中方有很大意見。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海軍少將楊毅認為,南海軍事化的說法是美國設計的話語權圈套,「中國決不能上美國的當,要繼續完成南海島嶼建設工程與軍事部署」。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少將表示,美國的行為是在用軍事手段對中國進行威脅和軍事訛詐,表面上不承認中國在南海建設人工島礁的主權,實際上是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和海洋秩序。
然而,北京如繼續推動南海島嶼建設工程與軍事部署,豈不和外交部長王毅宣稱的「適可而止」自相矛盾?不僅如此,是否也與習近平主席訪美所說的「中國在南海不搞軍事化」相違背?
第三,美方可能有意藉硬闖南海人工島礁12海里,來嚇阻或交換北京不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
第四,美國似傾向相信,如果華府此時不反對北京在南海建造人工島礁與軍事部署,等到中國羽翼更豐,將南海變「內海」,美國將無計可施。
問題是,9月25日歐習會強調美中要「管控分歧」,言猶在耳,如今雙方怎麼都將四個字當馬耳東風?
北京香山論壇開幕式中,中共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南海島礁建設以民事功能為主,即使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中國絕不輕言訴諸武力。這番宣示是表達北京無意為南海爭議動武,顯示中方似期待南海人工島礁爭端能化干戈為玉帛,中美不要升高對峙。重要的是,在追求和平的同時,讓雙方利益都獲得照顧,而這顯然需要透過冗長談判才可能達成。
美中網路駭客爭端趨緩,或可借鏡。9月歐習會前,美國情報圈曾力主對中方網路駭客竊密制裁,後因習近平派遣特使孟建柱訪美說項,歐巴馬總統決定暫緩報復。如果習近平能派遣特使前來華府斡旋,不無可能讓南海暫時解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主張,美國海軍艦艇如硬闖南海人工島礁12海里,宣稱維護航行自由權,解放軍艦艇也可尾隨美國海軍艦艇,並宣稱達到驅離美國海軍艦艇目標。如此,雙方都保留了面子和裡子,有台階可下而解決紛爭。
為解決南海爭議,歐巴馬與習近平應透過熱線直接溝通,以緩解危機。而習近平剛結束訪問倫敦結束,如能透過英國首相卡麥隆從中斡旋,也可能解圍。惟上述可能方案都僅能治標,無法治本。要徹底解決雙方在南海的爭議,美中仍需透過談判,力求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