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艦闖南海島礁 北京造島政策遇挫
2015-10-29 11:48:1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幾番預告後,美國海軍驅逐艦「拉森號」在周一晚間在未知會中方下,進出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內,用行動否定中方宣稱有主權,顯示美國不惜冒軍事衝突風險,堅持維護南海自由航行權。北京反應激烈,新華社社評痛批美國「炫耀武力,興風作浪,不負責任」,成為西太平洋麻煩製造者;也批評歐巴馬總統行事反覆,「有人想搞事,中國人不怕事」。這件風波幸未演變成軍事衝突,以各說各話暫畫下句號;但北京花費數百億人民幣的填沙造島政策,或已證明失敗,內外影響都很深遠。
事件暫時和平落幕,代之以口水戰作後續,也是事前各方預料的結果。因為9月初北京抗戰勝利閱兵前夕,中國五艘軍艦也駛入阿拉斯加西側美國領海。當時即有分析認為,解放軍刻意搶在美國海軍之前行動,要「一報還一報」,誰也沒吃虧。美軍當時未驅離「入侵」領海的解放軍軍艦,視為「無害通過」,也為昨天「拉森號」行動預留伏筆,只是後者的政治和外交意義更重大。
展望此事件,美方達到多重目的:一,直接挑戰中方的主權宣示,用行動證明這是國際海域,否定中方的領海之說。二,美軍今後還要繼續巡弋,意味和東海航空識別區一樣「我要來去自如」,不受中國管轄約束,他國也可能效法。三,用行動告訴東亞盟邦,美國有強烈維護各國共同利益的實力和決心,鞏固圍堵中國的策略。四,表明不僅南海,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鄰近海域,或在第一島鏈內,美軍將繼續強力作為,不可能退出西太平洋。
反觀中方也達到一些目標:一,對內營造習近平政府強勢作為,在南海伸張主權,挑戰美國霸權的形象。二,凝聚民族意識,團結對外,轉移民眾焦點和內政壓力。三,南海人造島嶼設施毫髮無損,今後可繼續建設經營,但它們是否具領海主權雖有爭議,既存事實卻有利中國。四,美日強勢軍力挑戰,將刺激中國建軍步伐,縮減陸軍、提升海空軍規模,習近平改革軍隊增添助力。
坦白說,這場較勁更像是強權演戲,競比意志力和冒險決心;美中誰有較強的不惜一戰、不怕衝突的決心,誰就占上風。這場博弈從幾方面看,中方都屈居下風,這個結果讓愛國的華人失望,但形勢比人強,只能如此。
中國軍備實力近年突飛猛進,但南海爭議島礁畢竟距中國本土太遠,1800至2000公里可說已近解放軍戰機作戰半徑的來回極限。專家指一旦開戰,中國戰機油料不足,可能有去難回;而美國在南海周邊海域海空一體日常巡弋,集結了龐大機艦,以逸代勞,優劣立見。
有軍事觀察者指出,美軍「以戰逼退」還隱含「離岸消耗和殲滅戰」意圖。一旦引出解放軍精銳戰機飛離大陸,以美軍實力,很容易殲滅之,而海空軍被殲滅,形同接近投降,英國、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之戰即如此。因此,解放軍投鼠忌器,未出動艦艇或戰機阻攔。
這次美艦闖島礁12海里,絕不只是「拉森號」驅逐艦和空中PA-8偵察機而已,遠處必有航母戰鬥群大量戰機戒備待命;水面下核潛艦護航,一旦衝突,正授予美軍「示威」和摧毀島嶼良機。而近年中國媒體屢言及,第一島鏈已被解放軍突破,實則,美軍豈止第一島鏈的防守,有人更提出「零號島鏈」概念,指接近中國的南海,已被美軍視為付出重大代價也要力守,以扼控解放軍進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門戶。
從這些角度看南海爭鋒,即知美軍為何一再預告,再派軍艦冒險闖入12海里,因為這正是美軍南海戰略的一部分,要高調張揚;也不會讓中方藉「島嶼非軍事化」、「和平用途」等說詞忽悠,用蠶食的兩手策略造成既定事實。未來美艦再進入島嶼12海里會成慣例,美軍機飛越島嶼,也只是時間問題。
反觀中國,外交方面,南海處境可謂勢單力孤,難敵各國聯手挑戰;國際海洋法方面,人造島嶼本就無領海主權,中方很難理直氣壯。而論軍事實力,即使中國有地緣優勢,但現有軍備與美軍差距甚遠,東風21等攻擊航母的導彈根本無用武之地,除非中國準備與美國攤牌,全面開戰。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日前在北京香山論壇說,「即使領土、主權問題,也不輕言使用武力」,表明中共有顧忌,更讓美軍採高姿態因應。花費數百億人民幣填造的多個島嶼,於今看來,主權訴求和策略都面臨挫敗。如果中共有問責制,誰該負決策失誤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