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未強先老」生二胎能救中國?
2015-10-31 10:10: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8屆五中全會決定,未來將允許所有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實行36年的強制一胎化政策將成歷史。中國幾十年來的「人口紅利」流失,「未強先老」(收入未到發達國家水平,人口卻已老化)近年屢有專家警告,這次政策大調整,有專家指需百年才能見其實效,但修改總比不改好,環顧世局,非洲、印度甚至美國人口結構,都對中國構成優勢挑戰和壓力。
中國人口問題,近代一直是政府的壓力。中共建政後採納人口學者馬寅初理論,考量國家在糧食、教育和醫療等負擔和勞動力平衡而嚴管人口,強制一胎化政策自1979年實施迄今36年,不但造成殺女嬰、偷生(黑市人口)、男女失衡,2020年適婚男性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人;強制「一胎化」更成外國指責中共迫害人權的證據,也是海外華人申請政治庇護的理由之一。
網上流傳鳴不平的新詩說:「當我們的人口超過十億時,你們說我們摧毀地球;當我們限制人口增長時,你們又說我們踐踏人權……你們究竟要我們怎樣生存?」人口問題不但攸關國與國間的競爭,也被嚴重政治化。而龐大人口會帶來的生產力、更多消費、更大市場和更多建設,正是今天中國崛起的籌碼。
然而,中國人口結構逐漸在傷害自己。一,總人口減少。依聯合國「2015年版世界人口預測」,中國人口2035年達峰值約15.2億後,將逐年遞減,2100年時將減到10.3億人。反觀印度,2020年前後人口將超過中國,成世界第一,2100年時將比中國多出6.5億人,直接影響國力。
二,具生產力人口比例劇減。15歲至64歲人口,是各國維持生產力和經濟的支柱,它的比例和各國GDP成長成正比。中國這個年齡層人口急劇萎縮,2050年後將比美國少,2060年甚至不到美國一半,2100年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多,只比日本略高;非洲國家人口反而最年輕。意味中國總體生產力嚴重下降,進而將影響經濟和國力,這是莫大警訊。
三、高齡老化人口成國家重大負擔。人類壽命普遍延長,中國1999年開始進入老齡社會。學者預測,205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達4億,占總人口30%;60歲以上人口達5億,占35%,比例雖不像日韓嚴重,卻意味國家養老支出、社會補貼、醫療保障和公共設施等負擔更沉重。
人口如何影響經濟?中國勞動力和老人比(即20至64歲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對比)在2010年降至7.5:1,研究經驗顯示,當對比低於7.5時,經濟將轉為中度增長,世界十大經濟體皆如此,美、中、日、德、英、法、巴西、義大利、印度和俄羅斯,十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一半,但隨著老化加速,2100年這十國合計人口只占世界三分之一多,有些國家可能被取代。而「金磚五國」(BRICKs)中,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增長率最高,人口結構最年輕;但15至20年內,印度、巴西和南非勞動人口比例都將超過中國;2040年,中國將成金磚五國最老化國家,屆時能否維持經濟規模最大、增長率最高,很多人存疑。
中國立志成為世界大國,人口隱憂是一大軟肋。依聯合國報告,美國本世紀估計將有1400萬移民,白人生育率雖不斷降低,但移民維持人口年輕化和生產力不墜。中國未接受大量移民,只能靠「自力更生」減緩人口老化。這些因素逼使中國修正人口政策。今天中國「養老難、娶妻難、招工難」,大規模人口問題迫在眉睫,調整人口政策呼聲近20年不絕如縷,卻一直未被採納。專家指現在調整,可能需百年之久才能看到新政策的效果,但為時未晚,因為各國也有不同的人口問題。
修正人口政策帶來的「維穩」效果也不能忽視。「一胎化」普遍受批評,戶口政策更是2.74億農民工的最痛。如今北上廣等都會充斥大量民工,他們的一胎化孩子因沒有都會戶口,無法上當地學校,孩子入學後不得不夫妻分居城鄉兩地,或放下工作,舉家為孩子的教育返鄉,或讓孩子上職業學校,喪失更好的受教育機會,造成極大民怨,同樣亟待調整。
中國考量戰略競爭,必須消除不利國家未來前途的因素,全面允許生二胎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適合生育配偶們肯不肯生、養不養得起仍取決於民眾。中國之前的經驗,開放夫妻一方為獨生者可生第二胎,但生育潮並未出現。生活成本激增、環境嚴重破壞、政治環境缺乏充分安全感等,都使開放生二胎的效果打折扣。「抓太緊就死,放太鬆就亂」,正是中國這樣的大國先天的難處。這步調整絕對必需,但勝敗成果則未定。
关键词:生二胎能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