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幕後看點 該談甚麼大問題?

2015-11-05 09:57: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政治果然沒有絕對的不可能,而是永遠有無限可能性。馬英九再過六個多月即將卸任,7日卻將在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實現他任內最重要政治議程之一。1949年兩岸隔海分治以來,雙方領導人首度會面,政治意義不言可喻;背後的深層影響廣泛,穩定台海局勢,創造兩岸不可逆轉的交流局面,應是「習馬會」的最緊要任務。
 
兩岸領導人會晤,經檯面下數月秘密協商折衝,宣布後讓各界眼鏡跌破一地。原因在馬英九聲望低迷,早已「跛鴨」;各方訊息指向北京對馬不肯說出「終極統一」,任讓台獨勢力為所欲為頗不諒解。2013年、2014年APEC峰會,台方都曾努力想促成「馬習會」,但未成功,沒想到最後關頭,卻如奇蹟般將實現歷史性會晤。
 
兩岸領導人會晤,有許多看點:其一,選擇第三方或「第三國」,而不是APEC場合,可為兩岸保留政治空間。台北極力推北京APEC領袖峰會讓馬英九出席,會晤習近平。去年北京是地主國,台北是APEC會員經濟體,但因屬國際場合,北京忌諱「兩個中國」,最終未實現習馬會。如今在新加坡會晤,襯托李光耀逝世後,新加坡對兩岸關係依然扮特殊角色,關鍵應在新加坡的高配合度和「可控性」,且有辜汪會談前例,不致使兩岸關係「國際化」。
 
其二,此時習馬會,北京要「加持」馬英九或拉抬國民黨選情?馬習會必然引發綠營政治操作,藉「賣台」等指責國民黨,爭取選票。但蔡英文擁有競選優勢,明年5月20日極可能接替馬英九,「當家該知鹽米貴」,多少或將制約綠營主流勢力藉機醜化「馬習會」;樂觀面看,這次會晤甚至有利蔡英文未來執政。
 
對國民黨總統和立委選情,馬習會效應是正是負,須看會晤結果、實際成效和藍綠互動情況而定。如會晤過程公開、透明,對台灣也有利,而兩岸既已排除簽訂協議、發表聯合聲明等,會面敏感度也大幅降低,象徵意義可能超過實質效應。
 
其三,習、馬以甚麼身分會晤?是外界關注新焦點。馬英九只有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大陸國台辦也以「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我們的態度是積極開放的、一貫的」回應, 顯然雙方都定位這是兩岸最高領導人會晤。兩岸可各取所需,惟國際間必然以「國家主席vs總統」看待,與國共黨對黨、總書記和黨主席會晤意義不同;元首對元首、政府對政府,形式上是兩岸創舉和突破,具強烈政治意涵,自不待言。
 
其四,習馬會不能也不該被解讀為「兩個中國」,否則即重蹈2014年北京APEC峰會覆轍。北京願以兩岸領導人定位會晤,顯示它有充分信心;以今天大陸政經和軍事實力,不應太拘泥形式、不該錯失兩岸關係突破的機會,才是正確選擇。該為習近平當局表現的自信和彈性,按一個讚。
 
其五,習馬會最重要任務,在鞏固既有交流,維繫台海和平。明年台灣極可能政黨輪替執政下,鞏固兩岸交流持續穩定向前,是兩岸的重中之重。固然,馬習會也可被解讀為馬尋求歷史地位,在聲望低迷中找新突破口,但相對於大局,這是較其次的問題。馬英九不必強求歷史留名,有成果自然實至名歸。
 
習馬會雙方如有「政治清單」,也很自然,消極上防地動山搖;積極上在八年交流基礎上,再謀兩岸「不可逆轉」的關係和突破,是高難度目標。會談重申堅持「九二共識」下的和平交流,是必然之舉。而歷史性會面,雙方都不應逃避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
 
因為中華民國是歷史的產物,更是政治現實。兩岸反對台獨,現階段尚不具統一條件,但該維持甚麼樣的「現狀」,既符合台灣主流民意,也吻合大陸民眾期待,兩位領導人應藉千載難逢良機坦誠溝通。「現狀」不是台獨、也不是獨台,而是漸進、繼續交流,走向一個歷史的必然,即兩岸關係演進的最後結局,大家可暫心照不宣、存而不論;而尊重中華民國,尋求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既是上述條件的基礎,也是解決當前兩岸僵局的鎖鑰,不容因「交際場合」的禮貌而迴避,會晤才能見實效。
 
習近平倡議兩岸共修抗戰史、南海問題,都植基於中華民國的基礎上,難以逃避;至於服貿和貨貿協議、台灣參與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無不可談。
 
我們想提醒當局,習馬會後,兩岸都不應超越會談內容,作過度的解讀和延伸,否則徒然破壞彼此互信。缺乏互信正是當前兩岸關係遲滯的主因和罩門。歷史性會晤,億萬同胞寄予厚望,千萬不要成破壞兩岸互信的統戰。
 
关键词:幕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