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缺驚喜震撼 但埋突破種苗

2015-11-10 09:56:2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習近平、馬英九「閃電式」會晤,從「意外」開始,歷史性握手讓很多人熱淚盈眶,但也以「意外」結束,沒有太重大宣示和突破。有人說「雷聲大、雨點小」,也有人以「奇襲有餘,震撼不足」總結,都有其道理。即使缺乏豐碩成果,但習馬會的建設性意義,除了鞏固「九二共識」等交流基礎和強化台海和平,也埋下伏筆和種苗,待日後兩岸齊心灌溉培育,讓它發芽茁壯;蔡英文如執政,能否耕耘好這塊園地,看來困難很多,疑問超大。
 
台灣在馬習會後發布民調,四成六民眾贊成馬習會,四成八認為有助兩岸和平;聯合報系民調,45%認為兩岸關係不會有大改變,對馬習會滿意37.1%、不滿意33.8%,都呼應兩岸的複雜爭議,不是領導人一小時餘會晤,就能疑難盡釋。
 
習馬會是一大步,也是一小步。大步,是兩岸領導人以對等身分見面,開啟歷史新篇章;小步,是雙方局限原有政治顧慮和框架,能突破有限。連「九二共識」如何表述(台方想強調「各自表述」,陸方想強調「一個中國)、何時表述(習馬會場合或國際記者會),兩岸因考慮點不同,險些破局,可見兩岸錙銖必較缺乏互信的程度。
 
有論點認為,「經濟讓利」對台灣已難有重大吸引力,「政治讓利」才是台灣想要,而北京想做和該做的。首次「領導人對領導人」定位習馬會,除了「一國兩府」意涵,台方期待延伸至兩岸領導人國際場合見面、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等,都不是能一步到位達成的目標。北京怕易放難收,民進黨如執政,須顧忌有骨牌效應是主因。
 
馬習會在台灣評價不如預期,主要因66年來難得盛會,馬英九提「政治清單」卻相對有限,力道不足。除了當習近平面演繹「九二共識」內涵,說出「中華民國憲法」,表述中華民國地位外,閉門會對解決兩岸政治實體對等訴求的比重似嫌不夠,只能會後謹小慎微凸顯中華民國。
 
譬如國際記者會台灣成員名牌皆有國旗,與馬習晚宴金門產製高粱酒也印國旗;國際大媒體也報導「兩位總統(主席,Presidents)見面」,這些小突破不值太沾沾自喜,很難擴大解釋或過度延伸。
 
大陸方面或想拉國民黨一把,甚至有兩岸問題自己解決,像南海問題般排除美國因素干擾的設想。但這有現實困難,對台「政治讓利」也須循序漸進,使習馬會實質成果與外界期待有不小落差。
 
不過,從幾方面也看到習馬會播下種苗,有機會孕育成未來的大突破。一,兩岸政權同存,「九二共識」強化。可否據此成未來兩岸談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的談判前提,避免再糾葛於「一中」爭議,兩岸都有研商解決爭議的空間。
 
二,降低敵意。馬提撤飛彈和「朱日和演習」,是能為馬習會和兩岸關係加分的重大籌碼和象徵;可惜習卻四兩撥千斤,以總體軍事部署,不針對台灣回應。未來兩岸或可在這些方面突破,習兼任軍委主席,有權調度;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談判,也涉這些議題,但美國即將宣布對台新軍售、華府態度,都是北京不願退讓的關鍵。
 
三,外交和國際空間。對非政府組織(NGO)參與,習已當場回應,待觀後效。但蔡英文如執政後堅拒九二共識,習的承諾可能成空文。而政府性質的國際參與,短期內不易有突破。
 
四,兩岸陸委會、國台辦首長熱線很快可實現。如何發展成領導人對領導人熱線,應是下一步。因為領導人既能見面,距熱線僅一步之遙,但同樣有政黨輪替因素、華府是否樂見等,都是成敗關鍵。
 
習近平主動安排習馬會,明顯有肯定馬英九的隱意。從這個理路看,馬習會可能奠定馬英九在藍營重量級的兩岸關係橋樑、窗口地位;而馬英九溫良恭儉讓,在馬習會中也表露無遺,他沒有「刁難」北京。習說「後會有期」,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
 
馬習會後,蔡英文卻升高攻擊馬英九聲音,指馬習會無法代表台灣主流民意,不能剝奪台灣民意選擇權,都說明北京政治讓利有限,增加民進黨反國民黨的說服力。馬習會拉抬國民黨效果顯然有限,甚至有反效果。
 
台灣「民意」成兩岸關係最大變數,包括習近平、馬英九、蔡英文都難違逆台灣多數民意,任意操作兩岸關係。而觀察馬習會交手,很難想像蔡英文如執政且堅拒「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守成都難,遑論突破。馬習會有可能成兩岸良好關係的「告別演出」,兩岸關係要再邁開大步,恐須等國民黨班師回朝再執政,才有厚望了。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