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聯手反恐 中國「動口不動手」?

2015-11-21 22:37:09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公民樊京輝被「伊斯蘭國」(IS)綁架並殘忍殺害,錄影18日公布,正逢G20峰會結束、APEC峰會在馬尼拉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和北京外交部都表態,「一定要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領導人走上台前強烈回應,華人圈關注。美俄法可能聯手打擊IS之際,習近平「喊打」引發極大關注,但到底中國要謹守新戰略機遇期,恰可關門壯大自己,或將強勢出兵、提供反恐奧援?成為中國能否參與「全球治理」的觀察指標。
 
從這幾天北京當局「冷卻」動作,包括網路立即刪除至少6800萬條有關「樊京輝」和「中國出兵打擊IS」評論,搜尋有關訊息被屏蔽;官媒訪學者說明中國毋須出兵和困難原因,緩頰「消毒」作為很諷刺地描繪北京處境的兩難:一手宣揚中國崛起,睥睨天下,參與國際事務影響力空前;另一手卻難掩在強權間的反恐合縱連橫上,中國無論軍事介入、話語權等,都暫無足夠實力和插手的空間。
 
這種態勢下,冷卻樊京輝被殺害消息,不讓官方鼓舞運用的民族主義過度發酵,避免反噬當局威信,便成唯一選擇。除了官方續用強硬語言譴責IS殘暴,實際上只能「摸石子過河」,看有無介入國際反恐的機會和空間,正是北京無可奈何下能作的選擇。
 
巴黎恐襲和俄羅斯客機被IS炸毀,催化局勢。原本水火不容的歐巴馬、普亭間的「破冰」;美俄法可能聯手打擊IS,美國也可能改變推翻敘利亞阿塞德政權的政策,足見世局變化,小事件可催生大格局。正因如此,中國如何作為,在近年中國崛起的期待和當局強勢作為下,海內外中國人寄望北京應對反恐該扮演一些角色,才能算真正大國,也略盡國際義務。
 
再說,國家保護公民安全,責任無可推卸。中國人如今在全球各地立足生根,中國人富起來,隨時可能成恐怖組織綁架勒贖對象;IS財源之一,就是靠綁票勒贖,估計2014年IS靠這個賺進3500萬至4500萬美元。中國必須義勇站出來,打擊強盜行為。
 
即使樊京輝是自己往險地跑被扣押,不是因公前往,部分網民批他「自己作死」,給國家出難題,但中國無論從國家責任或平民觀點,反恐打擊IS不能只是口惠,實際卻缺乏作為;有人甚至主張,中國如不參與,永遠難實現「中國夢」,說來也有部分道理。
 
但眼前,北京卻也遇到難題。一,即使想有限度出動空、海軍,象徵性參與轟炸IS,首先面臨美俄法是否同意的關卡。目前名義上參與中東打擊IS已40多國,未必需要中國派兵加入。且遠距離奔襲,解放軍海空軍中途雖有友好國家可提供基地加油維護,實際運作卻成本高昂,風險倍增,成敗難定;到達中東後各國空軍間的情報分享、協調作戰,牽涉複雜國際利害,各國未必願借重。
 
大陸也有評論說,南海局勢緊張並未化解,解放軍不宜分心分散實力,最好繼續韜光養晦;更有人質疑解放軍有無遠距投射和作戰能力。無論如何,中國雖自吹軍力強大,但內外變數實在太多,出兵對中國是不現實之舉,都是事實。
 
二、象徵性出兵。出動地面部隊清剿殲滅IS,近日在美、歐都引發討論。中國在「走出去」的大戰略下,習近平9月在聯合國宣示,中國將設8000人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目前法俄向聯合國提案,以聯合國名義打擊IS,此提議符合北京宣示的「組建以聯合國為主導的打擊框架」。在美國無意單獨出動地面部隊下,如果提案獲聯合國採納,中國維和部隊就可能真正介入敘利亞、伊拉克地面作戰。即使與單獨出兵不同,意義仍很重大。
 
三、不出動軍隊,只採「軟性」反恐。包括提供後勤支援、捐款提供軍費,甚至只捐給較親密的俄羅斯。這樣中國或能避免直接與IS對抗,也不成為IS報復恐襲對象。但這樣「崛起」,是否和中國如今主觀期待和形象相襯?
 
美俄法近日密集磋商,中國如無法強力參與,既是某種形式被孤立,卻也是一些人說的「新戰略機遇期」,可專心搞好國內經濟、壯大國力。但也將反證,除了經濟影響力,中國的國際舞台角色有欠缺、不完整。是好是壞,該不該尋求加入和表現機會,正是北京的戰略難題和反恐外交的新考驗。
 
IS一直想把中國拉下水 ,新疆被納入IS版圖,「疆獨」更是中國的痛腳。習李空前高規格表態,到底是「動口不動手」「動錢不動武」,或中國即將對國際反恐積極投入參與,謎底近期或將揭曉,就拭目以觀吧。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