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共同體 年底成立
2015-11-22 23:38:34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10個會員國領袖昨天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年度峰會,宣布成立東盟共同體,預計12月31日生效;希望能在這個擁有6.25億人口的區域打造自由貿易與資本市場,預料能創造2.6兆美元的經濟產值,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在中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東盟對話夥伴國見證下,主持峰會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先簽下「吉隆坡宣言」,之後其他9個成員國代表也簽署,確認成立東盟共同體。
東盟共同體包括三大核心支柱,分別是東盟經濟體(AEC)、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APSC)、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ASCC)。
東盟各國2002年首次提到成立東盟經濟體的願景,2007年展開具體規畫,目前已經使區域各國同蒙其利。納吉演說時表示,明顯的影響包括,區內各國的貿易關稅已完全取消或接近於零,有助降低商品價格;失業率降至3.3%;各國公民得以免簽前往其他9個國家旅遊,以及可在區內其他國家從事8大產業領域工作,包括觀光。
納吉說:「我們在實務上已取消彼此間的關稅障礙,現在必須確保更自由的流通,並將成長和投資的阻礙消除。」他說,這次簽署吉隆坡宣言,是東南亞過去數10年區域融合與凝聚事務的最大成果。未來,東盟共同體將是一個令人驕傲的名字,能縮小各國間的發展差距。
納吉表示,透過東盟共同體成立,推動更多投資,還能提供一個具體機會整合東盟的GDP,最終打造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納吉表示,8種職業專業人士的教育文憑將受承認,能在東盟共同體任意就職,包括工程師、建築師、護士、醫生、牙醫、會計師、測量師和旅遊專業人士。東盟共同體也同意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和通訊連通性,促進電子交易,整合產業來推動地區採購,並鼓勵更多私營部門參與經濟。
美聯社報導,東盟經濟體已是真實情況,許多基本原則已在區域內實施,如取消關稅和簽證等;但由於開放農業、鋼鐵、汽車生產和其他保護產業等政治較敏感領域尚未達成協議,東盟經濟體12月31日正式成為法律實體後,要完全發揮功能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過去10年來,區域內貿易約占東盟整體全球貿易24%,遠低於歐盟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