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傘兵」亮劍 政情丕變北京頭疼

2015-11-26 23:33:15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第五屆區議會選舉23日揭曉,投票率達47%,比2011年選舉投票率增長5.52%,打破2003年44%的紀錄,創香港主權移交後最高。親北京的建制派雖仍獲近七成議席,卻小幅衰減;泛民派約獲26%席次,增加約20席,成績高於預期。
 
選舉結果,泛民的新民主同盟成績最佳,參選16人中15人當選。去年「佔中」雨傘運動後湧現的政治新人,俗稱「傘兵」(即支持或參加佔領行動者) ,出乎意料獲得八席。選舉中,建制和泛民兩大陣營都有資深議員落馬,被新面孔取而代之。在佔中運動中立場激進的黨派候選人則全線潰敗,無一人勝選。
 
這個選舉結果,主要歸功新生代「首投族」。今年選舉新登記的選民達26萬,是近年之冠,其中40%是18至35歲的首投族。「傘兵」落區和首投族突進,使香港政治生態發生歷史性變化,為日後政局增添新變數。
 
香港區議會議員的職責,雖然主要負責所在選區事務,但由於區議員可在立法會「功能組別」中佔有席位,並與選區關係最密切,是政黨的第一線。所以議員選情對香港未來政治版圖作用不可小覷。明年立法會選舉將有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由全港登記選民投票選出。參選人首要條件,是要成為區議員,即須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勝出。獲取區議會議席,遂成為進入超級區議會的入場券,是各陣營必爭之地。
 
這次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有幾個值得關注的指向:一、佔中及雨傘運動促成年輕一代,對政治參與覺醒和熱情高漲,「中港矛盾」激發的本土思潮興起,使首投族等新生代踴躍發聲,在選舉中很給力。
 
二、但太激進的本土主張,得不到選民真正支持。香港選民厭倦了激情,更傾向於穩健的變革。
 
三、香港社會政治化和政治政黨化趨強,社會更撕裂和分化。泛民力爭民主自治,建制派則以經濟競爭失力為由,傾向限制民主權利。佔中之後,出現黃絲藍絲陣營,彼此勢不兩立。
 
四、投票率高有利泛民派的常規被打破,這從上屆選舉的泛民倒灶、建制大勝、區議會一片紅,已略見一斑。而今次選舉的高投票率,也未給泛民帶來決定性的優勢。
 
五、傘兵湧現政壇,打亂泛民建制舊格局和兩大陣營部署。
 
六、此次區議會選舉,完全取消委任議員,全部議員都由選舉產生,使區議會的民主元素和政治意義,都顯著提升,似見北京在「微調」香港民主參與制度。
 
儘管此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激發港人參政熱情,為香港民主發展翻開新一頁,添加新鮮氣息,然而,並不能掩飾和擺脫香港選舉和政制畸形的陰影。譬如:一個人大「831決定」,就推翻港人2017年實現普選的夢想;去年6月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特首、立法會選舉安排仍將被北京操控,泛民「拉布」(冗長杯葛議事)議員的權利也被翦除。另外,北京加強對香港言論、出版和學術自由的限制(如港大副校長事件),使北京對「港人治港」和「一國兩制」的承諾水分陡增。
 
中聯辦不僅在香港對特首小圈子選舉、立法會選舉,以及區議會選舉插手干預,北京也開始覬覦台灣的民主選舉,試圖左右或影響結果。之前,面對台灣1月16日選舉總統和立委,習近平突然願意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其用意和政治目的,外界也解讀是想拉抬國民黨選情,儘管台灣選民不易因國共兩黨意志而轉移投票取向。
 
北京在香港推行「中港融合」與解構本土經濟的政策,加上對香港政治和選舉的操控,可能帶給台灣選民負面觀感,在與大陸的政治互動中,也為台灣帶來「今日香港,(就是)明日台灣」的恐懼和對照。
 
另外,「中港矛盾」日益激化,也為香港未來政治發展增添變數和疑慮。從孔慶東辱罵港人事件,到梁振英推行陸港兩地融合政策,和引入過多觀光客及移民,都使中港兩地民眾衝突加劇。例如:針對水貨客的「驅蝗」行動、中港足球大戰時陸港球迷互嗆、香港黑店宰內地遊客,惡導遊、低價團或零價團等亂象,都是中港融合的負面案例。
 
本次香港區議會選舉傘兵空降,首投族鵲起,傳統政治格局被打破,均是香港社會分化、政治政黨化,港人參與政治意識覺醒的體現。香港政治生態的大變化,將對今後中港關係、北京對港政策和香港自由等方面,都發生極深遠影響,也是北京愈來愈不易處理的棘手難題。
关键词:政情香港北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