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8措施 農大:搔不到癢處
2015-11-27 23:40:07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農業經濟監測和預報中心證實,政府幫扶農民的八大措施,未能根據農民需求切實解決問題。
泰國農業大學經濟學系應用經濟科研中心主任兼副院長堪帕納特博士26日透露,該中心對農業經濟進行跟蹤和預測,並分析農民對政府八大幫扶措施、26項活動評論發現,這8項措施均為對農民有益的好項目,但未能與農民的實際需求對口,因為各地情況存在差異,導致幫助需求不一樣。
中部區域5個府治的研究結果顯示,信武里、巴吞他尼、素攀、大城以及北標府,大部分農民平均年齡為53.5歲,平均每戶擁有農用田地36.6萊,其中17.2萊為農戶自有,28.4萊為租用農田,即使在務農淡季,農民平均也種有23.4萊地。
從總體來看,農戶年均收入可達33萬3320銖,其中平均有24萬4088銖來自務農;而農戶年均支出約24萬3559銖,其中16萬3071銖用於農業,每戶平均有1萬5656銖存款和19萬1994銖債務。如果從淡季務農和不務農來劃分,淡季務農者則收入相對更高,而淡季不務農者每年只有7萬6429銖收入。
農業經濟監測和預報中心還證實,務農淡季期間,絕大多數農民未能得到政府幫扶,只有16.5%的少數農民獲得政府扶助,其中種植農戶獲得最多政府幫扶,佔12.8%;而接受狀況放棄在旱災期種田的農民多達76.3%,另外有17.5%選擇種植其他替代性作物,6.2%則從事非農職業。
之所以提出上述議案,是因為農民平均年齡高達53.5歲,部分勞動力項目並不適合,且各種項目僱傭勞工的周期也很清楚,而推動農業潛力發展建設項目必須切合實際,政府部門也應該重視對目標農民的選擇,例如選擇年輕力壯的農民等,力保這是通往成功的方案。
关键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