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俄危機 大利中國不利美國?
2015-11-27 23:43:01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俄羅斯為因應土耳其擊落其戰機,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敘利亞境內部署導彈,26日更轟炸土國車隊,衝突升高。俄羅斯有仇必報的民族性,普亭如存心報復,土俄衝突繼續升溫,可能引發世界大戰已不是假設,而是各國亟須慎防的危機。事件發展立即引發中國不介入反恐戰爭,可能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大大有利中國說法;而美國卻須抽調軍力至中東,或可降低中國在南海壓力,也對美國重返亞太、維持強勢美元都不利。
中國官方目前態度謹慎,外交部發言都維持中立。但少數官媒、很多民眾幸災樂禍,直指土耳其的作為背後,必是美國指使的陰謀,甚至把土耳其擊落俄戰機,認定土耳其和伊斯蘭國(IS)是同伙,進而指美國背後操縱,歐巴馬總統下令攻擊,華府也在幫助IS。這種荒唐和滑天下之大稽的臆測邏輯,和部分網民一面倒挺俄羅斯,認定普亭在中東是協助中國「對抗」美國如出一轍。
恐怖組織IS暴虐、反人類、婦孺一體濫殺等行徑,習近平都稱它是人類文明公敵;中國大陸和台灣都被IS列為攻擊目標,恐怖攻擊離中國已越來越近。但一些官媒和五毛黨似忘乎所以,因「反美」不自覺和IS一樣,詆毀醜化美國。
北京因各種利害考量,反恐迄今僅止於「動口」和觀望,未見具體行動。官媒反而熱中討論中國如何收「漁翁之利」,無論就大國責任、國際義務,或道德倫理層面,都引人非議,也顯現中國要和國際接軌,觀念、態度都還長路漫漫其遠兮。
中東亂局如擴大,是世局和蒼生的不幸,祈禱它不出現。因為消滅極端恐怖組織、恢復世界和平,符合絕多數人利益。亂局如擴大,首當其衝的是世界油價必然上漲,中國經濟復甦連帶延緩,如何談因此獲利。
再者,所謂「新戰略機遇期」,期待亂局擴大,以對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和控制能力再造成沉重打擊,並寄望俄羅斯陷入中東泥淖,歐盟成員也因中東難民問題、國內反恐、經濟疲弱而越陷越深;美國的美元石油體系、美國經濟連帶受創,軍力重心調回中東,因此降低中國在南海的壓力。中國反而因中東局勢惡化可一枝獨秀,以逸代勞,重整與周邊國家關係,迎接新的戰略機遇期。這種分析推理「憧憬」天下大亂,中國好從中漁利,與中國崛起自詡為大國,要多盡國際責任的誓約和期望相悖,更和世界文明潮流扞格不搭調,很不妥當。
中國名義上加入國際反恐,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上周相繼宣示「對野蠻行徑最強烈譴責」後,迄今「只聞樓梯響」,政策考量為何,外界僅能揣測。很關鍵因素,在中國與國際反恐「標準」有爭議。中國堅持聯合國架構,認為歐美對反恐採「雙重標準」,忽視主權原則。不接受歐美指責中國打恐兼含鎮壓少數民族、侵犯人權,完全無視維吾爾分裂分子採暴力手段燒殺破壞,自2011年起已打出寫阿拉伯文的黑色旗幟,不再是「東突厥斯坦」的藍色白星月旗,顯示「疆獨」漸與國外恐怖組織合流。
這些認定有部分道理,中國唯有與歐美取得反恐齊一標準,合作才能水乳交融。但格於中共專制高壓、對人民自由權利限縮,如無法改變,反恐終其結局,雙方只能有限度合作,既難充分分享訊息,也互不信任對方判斷,各行其是,對中東複雜局勢,中國寧可作壁上觀。
南海爭議使中美對立執拗,但美中並非只剩對立和對抗,中國如機關算盡,自認可以逸代勞,利用亂局作為新戰略機遇期,全心發展國內經濟,不過多摻和國際事務,讓美國拖進漩渦中,結果可能使中國在國際舞台「自我邊緣化」,如何奢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再說, 中國籌劃「一帶一路」,重心雖不是中東,但周邊涉及40多國有不少穆斯林國家,如果中國想經濟獲利、擴張影響力,反恐卻毫無作為,未來如何確保自身投資安全,贏得周邊國家信賴?中國近期因恐怖活動直接犧牲四位公民,其中三位鐵路高管和對外投資有關;中國在中東、非洲因恐怖活動造成損失已逾百億美元,都是當局難忽視,最終須出台具體反恐行動的原因。
中國如寄望俄羅斯抗衡美國,並不實際。普亭宣示對南海爭議中立,與越南、日本都密切交往,大陸輿情一面倒向俄國,很不切實際。國際反恐聯盟正串連集結,習近平不斷出訪,重視外交出擊,而歷來強權扮主角都是往熱點衝,出錢出力才有影響力。中國想以「不介入內政」作藉口,坐收漁利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