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獨主政 習近平幫歐巴馬打預防針
2015-12-02 22:53:02 作者:zhangj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習近平主席30日與歐巴馬總統在巴黎氣候峰會前會晤,習近平主動拋出台灣問題,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希望美方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歐巴馬則稱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美方樂見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發展。距台灣大選投票日只剩44天,習歐這番對話,表面看是例行宣示,背後卻有深意,習近平在為民進黨執政後的台海局勢,給歐巴馬打預防針。
習近平主動促成「習馬會」後,這次會晤歐巴馬,像在為「習馬共識」作更多鋪墊。北京意在言外的是,國民黨已無力回天,蔡英文如大勝,意味台獨主政,期待美方消極上不鼓勵民進黨走向法理台獨;積極上,回到胡錦濤時代美中「共管」台海,約制蔡英文,阻止「切香腸」式的實質趨獨行動。
太陽花學運後,台灣「去中國化」的社會氣氛,已然是國民黨、中、美三方都棘手的難題。這股趨勢可能隨蔡英文執政而深化蔓延,尤其年輕族群「脫中」意識高漲,馬習會後一項民調,20至29歲世代98%自認是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者僅2%,形勢讓北京焦慮。
習近平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然而,眼前國際情勢超複雜,美中在南海的爭議,可能蔓延至其他領域,蔡英文如大勝,激進台獨派乘勝追擊,台灣可能「暴衝」。習近平向歐巴馬「打招呼」,在防患未然。戰略競爭上,美中各方面較勁日趨激烈,對北京而言,美方如打「台灣牌」,將遠比南海問題更棘手難應付。除了日本也可能插手,台海平靜局面如打破,與東海、南海爭議連成一線,台海問題國際化,將比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還複雜和嚴重。
大陸官媒不斷宣傳,指解放軍已具備反美軍介入台海的拒止戰力,真正成果卻未檢驗過。以美國重返亞洲、不斷遏制中國的態勢,美軍機艦進入南海人造島礁12浬,美方鷹派不無可能也想借助台海,測試中方的能耐。而台海如生波,會成另一個全球熱點,北京須多點應付,陷入不利,所以要事先提防任何變數。
當前北京最優先策略,還是關門發展經濟,充實軍備國力,對外最好安靜無事。從敘利亞反恐打擊伊斯蘭國迄今未有具體舉動,力保台海不生波濤,綠營執政還是先觀察、磨合關係最優先。習近平未對美國即將宣布對台軍售,向歐巴馬嗆聲;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副會長鄭立中訪台,軟調「敦促」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都是北京力保兩岸不節外生枝,也迴避因台灣與美國較量的佐證。
習近平的話,也在呵護兩岸八年交流成果不毀於一旦。蔡英文在馬習會後說,馬習會不能框限台灣,暗示另謀新途、溢出「九二共識」的潛在可能性。而習馬會沉澱20多天後,有些變化可再歸納思索:
一,北京願以大事小,期待縮短統一進程。兩岸互以領導人身分與會,以「先生」互稱,打破66年來框架,背後就是開始面對中華民國政權。這是北京新策略或一時權宜,蔡英文執政後將是最佳檢驗良機。總統屬民選,沒有理由說馬英九之後,蔡英文就不算台灣領導人。但要「維持現狀」,蔡英文也面臨大前提,就是承認「九二共識」。
二,習近平向歐巴馬重申「中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續「兜售」美方不肯再確認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但無論承認不承認,中美都想維持兩岸當前交流關係不受干擾(北京忌諱華府和民進黨暗通款曲,美方也不願中共打破現狀),台灣因素無形中也被納入「新型大國關係」中。
三,有評論說,馬習會後,兩岸有「一個中國」框架,但「各自表述」缺乏交集、大陸部署飛彈、台灣只願交流不願統一等,沒有一樣改變。可是「變」的也不少:「現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中台美三方都接受的動態平衡;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可能須在新現狀中找下台階,美方影響舉足輕重,是習近平向歐巴馬表態的主因。
習近平的目的,歐巴馬心中該有數。美國既牽制馬英九談和平協議,阻藍營朝「終統」邁進,也牽制台獨,不希望綠營招惹北京,讓台灣統獨達到某種平衡,不統不獨;華府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它的「一個中國」政策和北京認知不同,這樣最符合美國利益。既然美中都希望台海平靜,北京還擔心,正說明「台灣牌」的作用「未貶值、反而升值」;但這張牌既是北京的夢魘,也是台灣的噩運,不被打出來,才是三方的上上策。
关键词:平幫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