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 歐巴馬習近平的榮與
2015-12-07 19:32:4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 5 0 多國國家元首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商討具有法律約束力、並適用各方的全球減排新協定,以減少有毒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排放,保證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攝氏兩度的水平。氣候峰會成敗關鍵,主要看美、中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碳排放國的態度與努力。如果成功,下周可望公布新協議內容。
美中兩國這次都拿出空前積極態度,雙雙呼籲採取行動應對全球氣候暖化。歐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均表示,美中有責任遏止全球暖化,將合作推動會談達成氣候變遷協定。美中還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確定2020年氣候目標。歐巴馬認為,美中對巴黎協議有共同的願景。
今次巴黎氣候公約是否敲定,攸關歐巴馬和習近平兩人政績與歷史地位。對歐巴馬來說,將決定他在美國歷史上獨特地位。而對習近平,則意味著擺脫目前國際逆境,贏得國內社會歡呼。
歐巴馬力推巴黎氣候公約,有如下背景:一,美國在中東如敘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政策丟分,「伊斯蘭國」(IS)迅速擴張,讓俄國乘機插手中東事務,搶了美國的風騷與地位,驅使歐巴馬想在其他國際事務尋求新突破。
二,歐巴馬強調,目前美國經濟產量位於歷史最高點,溫室氣體排放量卻逼近20年來最低點。這說明減排並不一定影響經濟成長。另外,美國曾簽署1997年「京都議定書」後反悔,於2001年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承擔減排和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為由,宣布拒絕批准該議定書。此舉讓美國在國際社會失去信譽和領導形象。歐巴馬欲藉巴黎公約,湔雪前恥。
三,氣候變遷議題是美國其他總統沒有的道德權威,歐巴馬的努力使他享有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地位。
四、美國與俄國在克里米亞問題緊張,與中國在網路間諜、南海造島等方面衝突,在敘利亞難民問題與歐盟不和等,使歐巴馬想借助氣候協定,來達成一次全球性合作。
習近平則一改中國過去的消極態度,轉向促進達成全球氣候公約,至少有兩個理由:一,隨著中國經濟走高,污染也極度上升,國際、國內社會對北京氣候治理政策日益不滿,壓力劇增,不加大減排說不過去。數據顯示,中國使用能源,煤炭比重達67.5%,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占全球25%。日前巴黎氣候峰會召開之際,北京、上海都再次出現重度霧霾,能見度僅一、兩百公尺,拉響空氣重污染二級「橙色」預警,無異給與會的習近平火上澆油、臉上添灰。
二,美國以南海問題為突破口,在東南亞進擊,使北京在周邊國家和東盟成員國面前丟分,處於相對孤立與被動勢位。加上最近伊斯蘭國家殺害一名中國人質,讓北京在參與國際反恐行動中進退維谷,舉棋不定,引發國內民眾不滿和噓聲。
習近平主動促成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可提高中國爭做負責任大國和「綠色增長」的形象,展示北京積極參與全球秩序建構和治理的雄心,撿回已失去的臉面和贏得分數。
2009年,中國曾被指妨礙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取得成果。
然而,最終要促使巴黎氣候公約成功,對所有與會國和美中都不是易事。第一、發達與發展中國家對誰應為減排埋單或出資,多少仍存爭執,且對公約是否具備法律約束力,也未達最後共識。第二、由於控制美國國會的共和黨議員否認氣候變化存在,認為減排損害美國經濟,歐巴馬的氣候議程國會可能拒絕通過。
而中國即使促成氣候協議,習近平許下的「中國碳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同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將達到20%」的諾言,是否能實現,也是未知數。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公約如能達成協議簽訂,歐習同享殊榮,貢獻世界多多。如不成功或內容大幅縮水,歐習則失去歷史機會,成千古恨。結果下周可揭曉。
這次峰會還有段插曲,傳聞習大大非常不悅。歐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峰會後都到巴黎恐襲現場獻花,對遇難者表達哀悼。而北京外交部竟疏忽未為習安排這項行程,錯失表達大國反恐立場和對法國人民友誼的良機。外界傳聞習對9月訪美成果內部評估很不滿意,沒想到法國之行再次失分,讓他帶著陰沉臉孔離開巴黎。
但這類疏忽,錯應在外交部,不能怪習近平。無怪乎外交部陪同出訪的高官,據說個個屏氣凝神、神經繃緊,繼續陪同習飛往非洲訪問。
关键词:氣候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