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和禁槍混為一談 美國內訌

2015-12-08 08:33:2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昨天罕見在周日發表全國電視演說,重申肅清激進恐怖組織,維護美國安全的決心。加州聖伯納汀諾市恐襲案,再度點燃全美擁槍、禁槍爭議。「紐約時報」以頭版刊登社論指槍支氾濫,加州濫殺是國恥;歐巴馬兩度在血案後倡議嚴控槍支,但國會參院日前才否決歐巴馬的控槍法案。嚴格而言,控槍和反恐是兩個不同領域議題,強要混為一談,反而加深黨派分野和民眾內訌,並不明智。
 
歐巴馬演說,除了要求國會授權派更多軍隊參與消滅「伊斯蘭國」(IS),但仍拒絕派地面部隊,看不出有新反恐策略。對槍支管制,他希望禁飛名單列名者禁止買槍,讓恐怖分子殺人更困難。但把「反恐」導入「控槍」問題中,邏輯和實務都有可商榷之處。
 
說來諷刺,美國近年大規模槍殺案不斷,控槍聲浪高漲,反而刺激民眾買槍自衛,槍支生意紅火。以涉及加州恐襲、科羅拉多州戲院濫殺和康乃狄克州迪胡克小學血案的AR-15攻擊步槍為例,近年銷售扶搖直上。兇案似為這種槍「做廣告」,民眾因懼怕槍支嚴控,今後買槍更難,出現搶購囤積現象;日前南卡羅來納州查獲一名男子囤集5000支槍,可見美國人「槍癮」「愛槍成癡」的病態嚴重。
 
歐巴馬急於推動控槍,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可以理解。但美國現在很多爭議涉及黨派立場即涇渭分明,真理不是愈辯愈明,反而愈辯愈模糊焦點;總統大選年,現象更嚴重。譬如歐巴馬倡議控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卻大唱反調,指法國民眾如可擁槍,巴黎恐襲結果就可能不同;這幾天,維吉尼亞州一所大學校長、底特律警察局長、紐約州一名郡警察局長,都公開主張民眾帶槍上課、上街,擁槍權之爭因加州恐襲而激化近沸騰。
 
「反恐」和「控槍」有關聯,卻是兩回事。美國近年大規模槍擊濫殺頻傳,屢見警察濫用暴力和警民衝突,都和槍支有關,控槍或可減少慘案。但恐怖攻擊和反恐是「諜對諜」、貓捉老鼠遊戲,嚴控槍支和爆炸物,或可讓恐怖分子殺人更難,卻無法消除恐襲。譬如法國槍支管制嚴格,民眾只允許擁有獵槍,三年後須更換槍照,但照樣發生巴黎恐襲。
 
加州血案後,當局為何遲遲才定位是恐怖攻擊?一,美國對恐襲定義嚴謹審慎,華府常指責中國借反恐壓制新疆維吾爾民族,沒有充分證據前,僅定位是「濫殺」,反而成為這次控槍爭議的導火線。
 
二,承認恐襲,或意味歐巴馬主政七年,反恐政策有重大疏漏。恐怖分子已在美國境內,潛伏你我四周,連鄉村地區聖伯納汀諾市非政經都會區都發生恐襲,新攻擊模式意味美國已被恐怖威脅「攻陷」。安全家園不再,或將衝擊兩黨總統選情,川普民調衝高,歐巴馬電視演說,背後都有這個因素。
 
三,這次恐襲,兩名行兇者政府情報單位從未掌握,案發一天多才從其電腦、手機等輾轉查知他們和恐怖組織聯繫,似見到史諾登洩密案後,政府反恐竊聽被綁手綁腳,為保護民眾隱私,大眾安全陷入危險,隱私權和國家安全之間已失衡。
 
擁槍、控槍爭議還會持續,幾大辯論焦點可一提:1.殺人的是人,不是槍。但如果槍支不這麼容易取得,危險不會這麼大,起碼殺人「效率」不會這麼高,死傷不如此慘重,這是擁槍者難辯駁的事實。
 
2.擁槍權是憲法授與,不可剝奪。但槍支種類應嚴限,譬如半自動和自動攻擊步槍、彈匣允許裝彈數,都應嚴限;軍用武器不應容許自由買賣。國會共和黨人如不能拒絕軍火業捐款遊說,要通過控槍法案大有疑問。支持擁槍的「民意」,更成法案的殺手。
 
3.支持擁槍權者辯稱,美國每年死於槍下3.2萬人,多數死於「黑槍」,合法擁有的槍支除了自殺,都是自衛用的「清白」槍支,可嚇阻歹徒、對抗恐襲。但包括加州恐襲、多次大規模濫殺,槍支都是合法購買,說明槍支管制太寬鬆。
 
4.嚴管槍支未必對反恐有利。美國很多家庭擁槍,全美3億多支,黑槍上千萬把,嚴格管制只會收繳守法者和好人的槍,壞人反而規避;控槍也不必然增加恐怖分子取得武器的難度,反將傷害好人。而對大規模恐襲,類似九一一和波士頓馬拉松「電鍋炸彈」,未必與槍支有關。
 
總之,肅清國內恐怖威脅很急迫,比控槍更優先,歐巴馬顯然感受到事態嚴重,他這次演說使用過去許多未見的強烈措詞,似暗示將加大反恐力度。不這樣做,他的政績和卸任後政治遺產,必然被國內恐襲威脅嚴重侵蝕。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