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情超冷 台灣大選的「英派」傲慢

2015-12-12 11:12:1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距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投票僅35天,總統選情卻出奇的冷。除了近日藍綠互揭蔡英文、王如玄炒地購房牟利,「扒糞式」負面選舉有些火花,這場選戰簡直沉悶而缺乏內涵。所有民調都顯示,朱立倫加上宋楚瑜的支持度,都遠不及蔡英文的支持度;即使泛藍棄保整合成功,都無法威脅蔡英文勝選。除非選前發生難逆料的重大事件,台灣再次政黨輪替,蔡英文當選已無懸念。
 
蔡英文能讓民進黨重新站起,並不是因綠營推出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興革政策,而是因國民黨自亂陣腳,自毀長城,終讓一手好牌玩到全盤皆輸。近年台灣重大社會衝突事件,不論「反軍中人權白衫軍運動」、「反服貿太陽花運動」、「反核四絕食行動」,無一由民進黨領銜主導,卻也無一不獲民進黨奧援,進而從中得利,形塑民進黨與所謂改革力量站在一起的形象,搏得青年選民支持;加上獨派為再次政黨輪替捐棄成見,讓蔡英文能以「英派」自居,號召選民齊來「點亮台灣最後一里路」。
 
相較國民黨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士氣崩垮,苟能及時生聚教訓,猶有可為。但朱立倫接掌主席後,先是推修憲有氣無力,推選總統候選人「全黨竟無一男兒」,洪秀柱黨內初選出線,又出爾反爾演出「換柱」戲碼,朱立倫最後願擔責任,最佳時機已逝。而黨內傾軋未休,連「馬習會」重大成就,都難挽回危局,就連選個副手,都因缺乏完善評估,讓王如玄一出線,立即陷入購買軍宅爭議,藍營選情雪上加霜;朱立倫再回頭找洪秀柱奧援,想重燃支持者熱情,群眾卻雄心信心皆失,回天乏術。
 
政黨輪替事小,台灣面臨的難局事大。台灣的困境並不會因選舉結果就改變,反而可能因蔡英文模糊的政策,更顛簸難突破。兩岸政策模糊的「維持現狀」,外貿主張繞過中國的「新南向政策」,即使大陸不改弦易轍,兩岸缺乏互信,勢必進入新探索調整期。與大陸服貿、貨貿協議難進展,更難期待與其他國家自由貿易協定能突破;在全世界貿易結盟,大陸推展「一帶一路」等多重擠壓下,台灣經貿空間益形萎縮,真有淪為「亞細亞孤兒」的危機。
 
經濟走不出去,持續的青年就業低薪,社會分配不均,衝突加劇。而健保、勞保、老人年金等國家債務大限將至,人口老化壓力迎面而來,水電能源困境無法改善,蔡英文未上任就面臨千瘡百孔的施政挑戰,更不用說立法院可能是各黨難過半的混亂局面,新總統面對的難題,絕對比馬政府更險峻恐怖。
 
蔡英文提不出解方,卻無礙她選舉得票。選民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遠超過對民進黨執政的信心和期待。不僅如此,民進黨雖有八年執政經驗,但草莽霸道在野問政風格未除,排除異己的政治手段逼人,都讓人對新政府作為感到憂慮。
 
儘管蔡英文勝券在握,但為向力挺自己的三立電視台示好,找盡各種理由拒絕參加公共電視與四報一社主導的電視辯論,硬要打破傳統,獨給三立主辦,否則不惜破局。顯見其心目中既無「公共電視」的獨立精神,更無尊重多數媒體胸襟,大權在握,縱令得罪媒體、選民和違反民主傳統,也要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到底。尚未當選尚且驕傲跋扈至此,真的當選後,會以什麼態度來面對媒體、面對民主、面對國會,可想而知。這種肆無忌憚的威權風格,更讓人對「英派」是否等同「鷹派」風格,讓人不寒而慄。
 
過去評價蔡英文,除了「空心」外,對她還有些「非民進黨系」政治素人的想像。但經這些年歷練,蔡英文不一樣了。她無懼社會與政治挑戰,更相信自己「完美政治經歷」配合「堅定決策作為」,能跳脫藍綠,培養出新「英派」與「英迷」,成為未來的有力後盾。
 
不知蔡英文是否看到,16年前的「扁迷」與八年前的「馬迷」,對扁、馬痴狂忠心程度,絕不下於今天的「英迷」,而今安在?台灣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殘酷現實、翻臉無情,新政府如不能在短時間扭轉台灣頹勢,為低盪已久的台灣打開出路,蜜月期短暫會讓所有政治人物畏懼。去年叱吒風雲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如今還剩多少魅力能揮霍,蔡英文能不戒慎恐懼?
 
重要的是,蔡英文應記得,「英派」不可恃,「鷹派」更不可行,唯有務實面對難題,真正以開放、多元心態重新凝聚台灣社會信心,或許還有創造歷史的機會。否則,「英派」興起,終將只是台灣另一段痛苦的記憶。
 
  
关键词:英派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