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規則誰定?中國向美國別苗頭

2015-12-18 09:31:1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6日至18日在中國浙江烏鎮召開,2000多位世界各國和地區代表參加。西方有多家科技公司派代表出席,但美國互聯網巨頭幾乎全部缺席。全球50多國(多數是非洲、中南美洲國家)派部長級官員參加,但派政府高層官員的國家只有俄羅斯、巴基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發表講話,強調「不能一個國家的網路安全,而其他國家的網路不安全;也不能一部分國家的網路安全,而另一部分的網路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習近平講話強調互聯網的「共同安全」觀,呼籲塑造不同國家網路之間的「平等關係」,建立全新的互聯網規則等。 
 
此次互聯網大會主題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和習近平講話主旨,均傳達中國不滿美國在網路安全上搞「一方或幾方一起說了算」的「單邊主義」,要在全球爭奪互聯網安全話語權,樹立中國的互聯網規則。 
 
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早已成全球用戶最多的互聯網大國,擁有6億多網民,13億支行動電話用戶,9.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其中有3.28億4G用戶,占比超過四分之一。中國還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施行網路強國戰略、「寬帶中國」和「國家大數據」戰略等。 
 
全球互聯網迅速發展,給中國政府對輿論掌控帶來極大威脅。各種觀點和思想廣泛傳播,特別是西方價值觀和信息大量流入,驅使中共使盡渾身解數防範。譬如:通過防火牆對互聯網進行封鎖和監控,封鎖部分主機和對頁面過濾關鍵字,利用實名上網和網站備案等,捆綁網民和服務提供商,逼迫網站對網民自我審查,造成大量關閉和刪貼等。 
 
官方不斷升級的管控,曾迫使谷歌(Google)退出中國;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等互聯網公司,根本不能進入中國。同樣,VeryCD和BTChina等基於P2P技術的資源分享平台,也遭到抵制。  
 
北京最擔憂的「網路安全」,就是「個別國家」利用互聯網搞「顏色革命」,顛覆中共政權。互聯網發展帶來這些挑戰,不僅促使中國頒布相關法律如國安法、網路完全法和反恐法等,也讓中國產生參與全球互聯網規則制定,不讓西方單邊主導的迫切感。  
 
中國對互聯網的封鎖與監控,觸及和危害在華外資企業的權益,引起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滿。北京不僅對內實行嚴控,對外也採取進攻和竊取等手段。美國一直抱怨,受到中國的網路駭客(黑客)攻擊,曾直接點名解放軍某部隊,以竊取商業機密為由對5名中國軍官起訴和通緝。今年7月,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電腦系統被駭客入侵,造成2200多萬聯邦雇員個人信息洩漏,美方認為與中國有關。後來,北京逮捕數名相關駭客,證實美方的指控和懷疑。 
 
同樣,中國也指責美國對中國發動網路間諜活動,對中國實行網路竊聽和攻擊。北京抱怨,美國只要自己的網路安全,不顧甚至犧牲別國網路安全,要求華盛頓尊重各國「網路主權」和平等參與國際網路空間治理權利,建立世界性標準等。 
 
中美在網路間諜和攻擊的爭執,除增加兩國緊張,也為中美共同規範互聯網行為帶來積極效果。習近平9月訪美期間,美中達成協議,兩國將避免旨在竊取產權和機密的網路攻擊行為。美中還在討論首個網路空間軍備控制協議,承諾和平時期不首先使用網路武器破壞對方基礎設施。12月1日,中美又在華盛頓舉行首次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 
 
中國互聯網規則是,國家安全大於個人自由,主張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網路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路活動」。但網路空間到底是世界一體通行,屬於人類資訊自由權利,並無「網路主權」,涉及中西不同意識形態拉鋸,迄今仍在爭論。北京強調「國家安全」,精確地說,很多時候是指維護中共執政地位。 
 
因此,中國爭取參與世界互聯網規則制定,意味美國等外國將逐漸對中國規則和主張,採取接受或容忍,網民和信息交流自由受到「制度化」限制,世界互聯網大會成北京推動與美國平等共治網路空間的平台。中國廣大的市場,是北京增加全球互聯網治理話語權的最大籌碼,就看西方企業要堅持原則,不做中國生意;或妥協讓步,分享中國市場大餅。
 
关键词:苗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