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時代來臨 升息成敗仍存爭議

2015-12-19 10:47: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準會16日宣布升息,將基準利率從維持了七年的「零至0.25%」,調升至「0.25%至0.5%」,17日起生效。這是十年來美國首次升息。聯準會官員已暗示,2016年底的目標利率為1.4%;換言之,如果將每次升息幅度訂為0.25%,那麼明年底前,將有四次升息。
 
聯準會上任主席柏南基因應2009年的經濟危機,推行兩項貨幣寬鬆政策,一是持續三輪、共值4兆元的賣債行動;二是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即零至0.25%);現任主席葉倫,雖在2014年初上台,但直至現在,才擺脫柏南基的政策,作出屬於她自己的決策,「葉倫時代」也由這升息而宣告開始。
 
這次升息已醞釀一年,所以是意料中事。因升息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影響重大,葉倫慎重其事,在16日記者會上,對升息原因和影響作了清晰明確的說明。69歲的葉倫,在一小時記者會中表現極佳,知識豐富,說服力強,華爾街不但稱讚她的公關技巧,更相信她對經濟的判斷,把升息視為利好消息,16日股市因而大漲。
 
葉倫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和決定升息的公開市場委員會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她說,升息是一個訊號,反映了他們對經濟的自信,因為美國經濟正持續向上,經濟情況繼續改善,就業市場將繼續增強,所以未來三年必須緩慢而漸進地升息。
 
這次升息決定,顯示未來數年美國將進入一個升息周期,這次升息只是開始。雖然升息,但利率仍處於歷史低點,譬如明年底的目標利率只是1.4%,仍是數十年來罕見的最低處,對經濟擴張仍有推動力量。
 
聯準會決定升息的基本觀點是:升比不升好,而且必須現在就升,不應再等。葉倫解釋說,未來三年將漸進升息,但不會有固定時間表,他們會小心監察經濟發展情況,然後才作出每次升息決定。現在是升息最佳時機,原因是如果要以升息協助和影響2017年和2018的經濟發展,現在就必須提前反應,否則等到一兩年後經濟過熱時才升息,已緩不濟急,屆時利率如果仍處於接近零的水平,就沒有漸進調整的空間;而屆時如升息太猛,可能造成經濟波動,甚至將經濟推向衰退。這是為求穩健的「前瞻預防式」升息。
 
雖然葉倫和公開市場委員會一致贊成升息,但升息其實還是有風險。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升息導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葉倫說,以目前的經濟情況看,看不到有這個可能。但歷史顯示,1930年代大蕭條時,聯準會曾經過早升息,導致剛開始復甦的經濟再度陷入衰退;日本在2001年、瑞典數年前,都曾犯過同樣錯誤,升息過早,扼殺了正在復甦的經濟。摩根大通在聯準會升息前夕,發表研究報告說,未來三年,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76%。
 
事實上,不少經濟學家都呼籲聯準會延後升息,因為美國目前通膨率,仍遠低於聯準會制訂的2%水平,顯示經濟仍未出現過熱,可以再等一段時間再升息;油價從60元的水平跌至40元以下,美元繼續強勁,將進口商品價格拉低,甚至有通縮的危險。
 
美國以外的各國經濟,也不見得穩定,中國和大部分新興市場都有經濟減速的隱憂。美國前財長、兩年前曾與葉倫競爭聯準會主席的經濟學家桑默斯,就呼籲葉倫再等數月,才決定是否升息。他甚至批評說,過去數月,聯準會多次放出訊號,說要升息,導致現在不能回頭,為了保持威信,而不得不升息。部分專家就質疑,升息過早是否會變成曇花一現,最後不得不回到零利率的現況。
 
那麼,該如何判定這次升息是正確或錯誤?由於升息緩慢漸進,所以短期內,難以從經濟表現去檢驗升息對經濟造成的影響,至少要等兩三年,才能觀察到升息是成功或失敗。
 
第一個判斷升息成敗的標準,是升息對經濟擴張或收縮的影響。聯準會16日公布對今年和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今年是2.1%,2016是2.4%,2017是2.3%,這三個數字可作為未來觀察升息效果的根據。
 
另一個重要的判斷準則,是薪資增長。這要看未來兩三年工資是否增長,自2009年大衰退以來,經濟雖已明顯恢復,就業市場明顯改善,今年前11月全美增加了203萬份工作,但工資(平均時薪)基本仍停滯不前,全美大部分雇員感受不到經濟復甦的好處。
 
葉倫「初試啼聲」,動見觀瞻,升息暫時讓全球投資人忐忑的心安定下來。日後她的聲望也將隨著美國經濟的起落而升降,就看她如何掌舵。目前她的勝面似乎居高,我們樂觀其成。
 
关键词:成敗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