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顧命惜錢 歐巴馬寧損國威?
2015-12-21 11:00:2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終於透露「決策機密」,不派遣地面部隊進伊拉克和敘利亞殲滅「伊斯蘭國」(IS),是因估計每月將有100名士兵陣亡、500人受傷,每月軍費最高100億美元。這些考量從愛惜子弟兵生命,節省軍費,不喪失比例原則,都有道理。但如果美國再發生大規模恐襲,他仍不排除派遣地面部隊清剿IS。綜合多方面觀察,歐巴馬的思維印證近年外界評斷:美國國勢國力走衰了,總統因惜命惜錢,寧願損害國威,正是爭議所在。
擔任世界警察,當然須付出代價。美國從二戰在歐洲、亞洲作戰,犧牲41.6萬軍人,韓戰、越戰各犧牲5至6萬人,傷者無數,強權實際上就是鮮血、生命和金錢堆砌的功業,才能實現霸權的支配力量。軍備武力、人命犧牲和領導人決策意志,是強權的最有力支架,缺一不可,但如今美國好像不只缺一項。
美國真的已走弱不堪,或是因歐巴馬的意識形態特質和思維,綑綁了美國手腳?正是兩黨總統參選人辯論的核心。川普聲勢不墜,競選訴求「讓美國再度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他和共和黨所有參選人都批評歐巴馬軟弱;希拉蕊也開始警惕歐巴馬的反恐政策,可能讓民主黨失分。
所以歐巴馬上周三次電視談話,都和反恐有關。他的反恐政策鬆動,稍有不慎會全盤皆輸。加州恐襲證實反恐措施有疏漏,槍手夫婦潛伏,完全不在監視和觀察名單;女兇手以未婚妻身分入境,簽證審查輕易過關;恐襲兇手如何聯絡激進組織,迄今所知有限,潛伏的「恐怖細胞」「孤狼」團體有多少?政府不知,美國人疑懼。
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86%不滿歐巴馬。福斯新聞網民調,58%美國人不滿意歐巴馬的反恐表現。紐約時報/CBS日前民調,79%美國人認為未來數月,美國將再發生恐襲;高達89%民眾擔心本土恐襲。洛杉磯市15日因一封恐襲威脅電郵,70萬師生停課,都是對歐巴馬反恐漸失信心的徵兆。
歐巴馬有責任:伊斯蘭國在凱達之後崛起,成因複雜,涉及教派和中東國家背後撐腰,也是歐巴馬中東政策失敗的「副產品」。美國倉促撤軍評估不周在先,低估IS發展潛力在後。卸任官員證實,伊拉克權力真空,讓IS快速崛起,都和歐巴馬輕忽有關。而IS盜賣石油、古文物、地下金融,月入8000萬美元,財力驚人,美國絕對有能力干預制止,但直到最近歐巴馬才協調各國封堵,一再失策,錯失良機。
美國先天的難處:2008年金融海嘯迄今,美國被國際看衰。俄羅斯支持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再介入烏克蘭內戰;普亭10月借反恐出兵敘利亞,幾乎快取代美國反恐地位。中國在南海強勢挑戰美國主導的秩序,普亭、習近平都看到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有軟肋、顧慮和局限。
驚人的軍費:詹氏防衛周刊估計,俄羅斯在敘利亞轟炸,每日花費230萬至400萬美元,每月可能達1.2億美元。俄國財政困窘,普亭為爭取中東戰略地位不惜冒險,反襯歐巴馬的謹慎,領導意志和決斷力受質疑。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蒂格里茲和哈佛大學教授比姆斯合著《3兆美元的戰爭:伊拉克衝突的真正代價》,指兩場戰爭在2007年已花費8450億,至2017年,美國須再為伊拉克花1.7兆、為阿富汗花2.7兆,每月開支逾120億。歐巴馬為中止巨大花費,倉促撤軍,反成遺憾。而五角大廈打擊IS迄今14個月已支出40億元,平均每天約1000萬元。
幾個因素影響歐巴馬最大。一,他是理想主義與和平主義者,珍惜人命無可厚非。美國主導下,聯合國18日通過敘利亞2254號決議案,不再堅持敘利亞阿塞德政權下台,想盡早結束敘利亞內戰,全力對付IS,但IS如再恐襲美國,歐巴馬就無退路。
二,歐巴馬上台,自命要修正小布希的單邊主義,收斂美國作為。小布希兩場錯誤戰爭使美國元氣大傷,軍人陣亡逾5270人,如計入非戰役死亡者逾6700人;算入傷殘軍民則達5萬7600多人,使歐巴馬堅持美軍子弟兵不應再為外國無謂犧牲。
三,出動大軍對付3萬名分散在民眾間的IS,確實不符比例原則。歐巴馬競選時承諾從伊、阿撤軍,使他獲諾貝爾和平獎。再過13個月即卸任,他不想自己的歷史遺產因圍剿IS再出兵。何況中東情勢美軍如深度介入,可能變長期駐守,陷入泥沼。
四,中國在東亞的挑戰和牽制,綁住了美國手腳,使美國極端顧慮深陷中東,無法在2020年前把60%軍力部署亞洲,遏制中國。美國國勢日衰,無力再兩面作戰,沒想到竟是IS和歐巴馬,讓世人看到美國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