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併購台企 撩撥台灣最敏感神經

2015-12-22 10:37: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國紫光集團,近日積極擴張半導體事業版圖,但目標卻對準台灣。首先挖角台灣華亞科技董事長高啟全,接著併購台灣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封裝測試大廠力成,近日又要以鉅資取得兩家封裝大廠矽品和南茂各25%股權,並點名將投資台灣IC設計龍頭企業聯發科技。這個大動作,更激起台灣對「大陸紅潮」的恐懼和警惕,立即引發社會和政治連鎖效應。
 
雖然有專家認為,半導體兩岸結盟,有助台灣企業布局大陸市場,但由於矽品是台灣半導體封裝的領導廠商之一,且台灣的封裝龍頭日月光對它覬覦已久,這項由對岸提出的購併案一被曝光,立刻在台灣掀起巨大波瀾,認為台灣技術極可能因此外流大陸,危及台灣僅有的領先產業;立法院甚至做出決議,要求政府現階段不得對陸方開放IC設計產業;而且對紫光的三件併購案,在經濟部尚未向立法院提出相關影響評估專案報告之前,亦不得許可開放。
 
紫光是中國清華大學在1988年成立的清華控股公司所屬企業集團,由清華大學持股51%,民間管理團隊持股49%。2013年起開始以併購方式,大力擴展其通訊產業部門。當年即購併了展訊通信,2014年購併銳迪科微電子;今年9月邀請英特爾入股該兩家集團內企業,再以近38億美元入股美國威騰電子,成為最大股東。10月進一步以6億美元投資台灣排名全球第五的封裝廠力成科技25%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紫光11月表態,企圖購併台灣著名晶片設計商聯發科技,希望台灣政府開放陸資進入台灣半導體產業。12月中,宣布將以約18億美元購入台灣封裝測試廠矽品25%股權,另以近4億美元購併另一家封裝測試廠南茂科技2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紫光宣布計畫購併矽品前,台灣在封裝測試領域的龍頭廠商日月光,其實已在試圖購併矽品,提出以每股45元新台幣收購其25%股權;紫光硬是高出10元收購價,讓矽品心神蕩漾。但日月光志在必得,以相同價格跟進,並提議100%股權購併。如此一來,極可能讓紫光的提案鎩羽而歸。
 
由於兩岸關係特殊,陸方對台灣企業的投資案受到台方管制,目前在積體(集成)電路(即IC)產業上,從上游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三個流程中,台灣僅開放中游的製造和下游的封測,並未開放上游的設計。而且即使開放製造和封測,也必須符合「不得具有控制力」和「應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案審查通過」兩項規定,其目的當然在確保台灣具有優勢的半導體產業,不會因對陸方開放而流失技術。
 
因此,紫光的幾項購併案中,對聯發科屬於IC設計,而台灣目前仍未開放,其他幾項也必須經政府審查通過才行,所以立法院就有了置喙空間。立委除要求嚴格審查,還要求沒到立法院專案報告前不准核可。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中,封測業去年產值134億美元,居全球第一;IC製造中,晶圓代工產值307億美元,亦屬全球首位;記憶體產值86億美元,為全球第四;IC設計產值176億美元,亦領先全球。這些都是新竹、台中和台南科學園區中的主力,也是台灣讓全球矚目的領先產業,更是中國大陸迄今仍顯著落後台灣的產業。
 
大陸由於消費市場巨大而本土供應不足,九成半導體產品必須靠進口,成為兩岸貿易中台灣長期維持大量順差的主要來源。如今,中國要擺脫進口,最快的方式當然是藉由購併,縮短和全球先進企業的技術差距,來自給滿足需求。只是,在台灣和大陸產業技術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唯一明顯領先的半導體產業面臨被購併的「威脅」時,台灣內部反應的複雜和矛盾,可以想像。
 
但是,如若台灣拒絕陸方投資,讓陸方轉而投資其他國家的競爭者,進而排拒台灣競爭產品時,台灣企業未來將面臨極不利的情勢。因此,不少業者支持整個半導體產業要更加開放。此外,雙方投資向來呈現一面倒地由台灣對大陸投資,好不容易陸方有意對台灣大額投資時,台灣卻畏首畏尾、欲開又闔,讓陸方滿腹牢騷。
 
我們認為兩岸合則雙贏、分則兩敗,台灣雖有顧慮,但與其讓大陸與外商結盟,反過來逼壓台灣,不如兩岸循序漸進、有智慧地兼顧彼此所需,創造雙贏。本案既敏感又迫切,但願最後能妥善處理、圓滿落幕。
 
 
关键词:台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