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民大米消費量逐年減少
2015-12-22 10:40: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發展研究院(TDRI)榮譽學者尼蓬昨天(21日)在「大米消費項目」研究報告中指出,泰國大米消費總量的變化幅度尚不足以為患,但估計長期消費呈下降趨勢。目前泰國平均每年人均消費100-104公斤大米,家庭年均大米消費量達700萬噸,每年投入1000萬噸到各行各業,例如釀酒、磨面、生產鮮粿條以及生產飼料等。未來民眾大米消費水平將下降,但工業消費將大量增長。再過10年,平均每年的人均大米消費量將低於100公斤,城市居民由於勞動力強度不大,人均年消費量更將低於90公斤。
面對東盟經濟共同體時代的到來,泰國有強大的澱粉工業做支撐,儘管目前東盟地區在阻礙澱粉工業的發展,但相信泰國能挺過去,目前須迅速核實泰國的外勞人數,因為該消費群體會超常提高泰國的大米消費總量,必須查清大米庫存,了解供需比例。
泰國袋裝大米協會主席頌傑表示,泰國大米消費量將逐年降低,但從去年白米銷量增長可以看出,泰國經濟不景氣。由於油價下跌,貿易夥伴國交易額也前所未有的疲軟,導致大米售價史無前例地低迷,預計明年茉莉香米會因價格顯跌而增加銷量,政府對政府(G2G)大米交易是促進大米銷量增長的首要因素。東盟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後,須密切關注勞動力流動因素,相信一定會影響國內大米消費,但幸好工業需求量大增,尤其是能源產業方面,例如生產乙醇、發電、生物塑料等,無論怎樣,未來加強管理,生產成本下降定能對泰國大米形成積極影響。
一家米線廠指出,最低日薪標準增至300銖,每噸大米進價為1萬5000銖,對行業影響巨大,國內競爭倒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價格接近,但一旦東盟經濟共同體成立,泰國可能會因為生產和工資成本更高,導致與其他國家競爭時失利,小型企業可能會更棘手。此外,由於語言不通,生產標準有異,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東盟其他國家的情況仍令人擔憂。
关键词: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