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政見會 蔡英文緩步向「中」挪移

2015-12-27 08:16: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這次總統大選,直到投票前23天,三位總統候選人才有機會在電視上發表政見,面對面交鋒。即使很難改變蔡英文領先的優勢,朱立倫卻在力保總統選舉小輸,力推國民黨在立法院維持足夠實力,制衡民進黨執政;而蔡英文仍一貫模糊,但明顯在緩步朝向中間地帶挪移。
 
昨天中選會主辦的首場電視政見會,三位候選人實在太缺乏交鋒機會,政見發表演變成類似辯論型態。所有焦點聚集在蔡英文如何面對「九二共識」,如果執政如何避免兩岸關係「地動山搖」。綜觀全場,她有意向「中」修正,這個「中」,包括「中間」和「中國大陸期待」兩層意思。
 
蔡英文被喻為躺著選都能當選,國民黨執政成果太弱勢,明明一盤好棋下成爛棋是其一;中國崛起造成台灣社會集體恐懼症,民眾心理大逃離,想切割或摧毀中國大陸有關的一切聯結,是其二。太陽花學運是台灣社會風潮改變和年輕世代恐懼心理的大爆發,政治效應發酵延伸至今天,即使不符現實,「去中國化」成許多選民的主觀希望。而蔡英文是搭乘這股風潮而起的「收割者」。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應聲全倒,總統和立委選情艱困,國民黨的人謀不臧外,大環境不利更是關鍵因素。
 
蔡英文經營選戰已久,台灣319個鄉鎮她早已跑透透,不遜當年的省長宋楚瑜。從25日政見會三人表現看,第三次參選總統、最沒有包袱的宋楚瑜左右開弓,痛批兩黨16年執政為台灣帶來痛苦,但宋省長遙憶當年,很難喚起年輕人共鳴,朱、蔡唇槍舌劍交鋒,宋幾乎成串場的局外人。
 
蔡英文似有意踵步德國總理梅克爾,她像梅克爾一樣穿著樸素,感性訴求,既追想當年留學英國柴契爾首相翻轉英國的故事,營造自己也是有魄力的女性領袖;她引用年輕人找不到出路的小故事,歸咎國民黨領導無方,政策失序。
 
朱立倫則完全不留情面,直指蔡是「兩國論」始作俑者。頻頻看稿,偶爾吃螺絲的蔡英文,看得出有壓力,也彰顯她向來模糊,語言表達不夠自信似為潛因。她反擊說,「兩國論是國民黨總統提出來的,國民黨上下都同意」;朱立倫反諷蔡為何不敢直言名諱,「說明(兩國論)是妳向關係很親近的李登輝總統說的」。
 
兩岸政策是這場選舉的關鍵,蔡英文一再解釋,她的「維持現狀」是要確保台灣人民的選擇權,而馬總統的兩岸政策,將限縮人民選擇空間。言下之意,把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定位為「終極統一」,而她的「維持現狀」不排除人民選擇「台獨」的機會。這些都是媚俗和向獨派交代的政治語彙,因為無論國際情勢,關鍵的美國態度,還有中國崛起、軍力輻射範圍和兩岸軍力對比,「台獨」已是不可能的選項。
 
但台灣民粹氣氛下,這種話卻有很多人買帳。
 
較值注意的是,蔡英文首次對國共兩黨要求她承認「九二共識」的呼籲有片斷回應。她說,「我要特別強調,民進黨沒有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都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希望兩岸關係往前推進的協商溝通經過和事實。這也是兩岸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她藉承認歷史事實,間接認同「九二共識」,但作為可能的領導人,這樣還不夠,北京的態度就是現實。
 
隨著聲勢領先,蔡英文似逐步修正自己在統獨光譜的定位。她日前向工商領袖談及未來兩岸關係「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政見會強調「對許多主張,我們都願意討論,也願意盡最大努力,尋求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有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之道。我們不會挑釁,但希望兩岸能平心靜氣,坐下來理性地談問題。」
 
朱立倫昨天砲火猛烈,質疑蔡「沒有意見、沒有主觀看法」,咄咄逼人。國民黨選情緊急下,他縱然救不了總統選情,至少要為立委選舉增添柴火,至少在立院能維持足夠制衡力量,再與其他小黨合作,制衡民進黨執政。
 
三黨候選人都承認,台灣面臨危機,需要團結共識,無論國民年金改革、社會分配、兩岸議題、經濟能源、國會改革等,都到不能不面對決斷的緊要關頭。辯論讓民眾看到候選人真面目,套句蔡英文的話,選民總能以最嚴格的標準來檢視候選人。蔡英文逐漸清晰,但距透明還很遠。後面兩場公辦政見會、兩次民辦電視辯論,她是否真能躺著選,在透明和模糊之間,如果多數選民寧願這樣,同樣在考驗台灣民主的品質,全民也須承受蔡英文執政的後果。
 
关键词:英文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