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末日十面霾伏 中國高危險期

2015-12-28 08:19:2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11月底以來,北京持續被重污染氣團籠罩,已受到三波「重霾」襲擊。11月最後那個周末,空氣中有毒「PM 2.5」污染微粒持續在每立方米400微克以上,11月28日北京的美國大使館錄得434微克。12月7日,北京發出歷來首次空氣污染「紅色警報」。12月19日至22日連續四天,北京第二次發紅色警報,警報雖於23日解除,但實際上霾害持續,美國大使館25日上下午都錄得超過500微克。
 
自11月入冬以來,整個中國北方,包括京津、華北和東北,持續陷入「十面霾伏」狀態,至少44個城市採應急措施。首先進入寒冬的東北地區,11月上旬最先出現重霾,重工業中心瀋陽,11月8日最先發紅色警報,當天PM 2.5曾高達1400微克。天津也同一命運,12月23日第一次發紅色警報。華北污染氣團向南擴散,以致華中長三角,甚至華南珠三角都受影響,上海12月23日PM 2.5高達301微克,廣州23日也升至219微克。
 
「PM 2.5」是會殺人的污染物質。這種微粒極微小,比頭髮直徑小28倍,可隨呼吸道直入人肺,並積聚肺中危害健康。今年夏天,柏克萊加大發表報告顯示,空氣污染在中國每年造成160萬人死亡,等於每天死4000人。「世衛」的PM 2.5標準是:每立方米含10微克以上就算不健康,25微克以上就算危險。北京的空氣如果含200微克,就是世衛危險標準的8倍;如果含400微克,就是標準的16倍!
 
但中國政府所訂標準與世衛有很大差距:150微克以上才算不健康,300微克以上才算危險,危險承受標準是國際標準的15至20倍!美國的十大空氣最污染城市,排第一的北加州城市莫德斯度,PM 2.5只是18微克;洛杉磯和華府也是十大之一,但也只有16微克和10微克。美中污染程度比較,差距驚人。
 
北京發布空氣紅色警報,等於宣布「空氣末日」來臨,也反映中國北方的空氣污染進入高危險期。按照中國政府標準,一個城市於72小時內,空氣中PM 2.5持續在200微克以上,才發紅色警報。但污染氣團隨風而飄移,單在北京市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PM 2.5數據,所以現在發警報不一定符合實情。例如12月25日,美國大使館上下午都錄得超過500微克,但當天北京卻沒有發紅色警報;代表沒有警報,並不表示污染在200微克以下。
 
北京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嗎?環保官員25日表示,治霾要30年至50年;至少15年內,不但得不到改善,還會繼續惡化。北京已勒令關閉一些違規工廠,採取單雙日限制汽車上街,但今冬霾害卻更嚴重;今冬也開始推行四色預警法,包括發布紅色預警,雖有助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對改善空氣品質卻沒有幫助。
 
中國北方空氣繼續惡化的基本原因,在政府選擇經濟發展、犧牲空氣的政策。霧霾是30多年高度工業化,降低成本、忽視環保造成的惡果;現在政府雖希望改善,卻遇上經濟轉型和減速時期,在「二選一」下,政府選擇保GDP增長,犧牲改善空氣的時機。
 
三個事實證明中國寧可經濟增長、捨棄空氣的政策:第一,中國政府承諾減少排碳,卻將排碳高峰年訂在2030年。換言之,2030年前,即至少15年內,中國的排碳量仍會增加,空氣質量只會進一步惡化。
 
第二,造成PM 2.5的最大來源是燒煤。中國是全球最大燒煤國(美國第二、印度第三),排碳最主要來源是燃煤發電,許多企業未安裝廢氣處理設施,或燃煤鍋爐處理設施未正常運行,家庭在冬天燒煤取暖也助長污染。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峰會,中國簽署國際協議,承諾減少排碳,但專家在峰會發表報告顯示,中國和印度仍不斷增建燃煤電廠,以應付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兩國未來十年估計將增加1000座燃煤電廠。
 
第三,中國雖加快發展風力、水力和太陽能發電,藉此減少燒煤數量,但「紐約時報」11月報導,中國政府內部文件顯示,過去一年實際燒煤數量比政府數據超出17%,單是這17%額外燒煤量,等於多排10億噸二氧化碳。
 
綜合來看,北京和整個中國北方空氣污染,已進入空前高危險期,首都和北方數億人口,不應受到「空氣末日」對待。企業家俞敏洪說,中國的500個城市中只有1%符合空氣安全標準,北京一年中只有五天的空氣是安全的;阿里巴巴的馬雲在巴黎峰會也說,他有親戚和朋友得到呼吸疾病,他很想逃往外星球。無奈的玩笑話之外,北京2000多萬人、中國北方數億人口卻沒得選擇,唯一能做的,難道是停止呼吸?
 
关键词:末日空氣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