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烏地的計?伊朗陷外交危機
2016-01-06 09:59: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朗使領館遭攻擊引發的風波持續擴大,科威特力挺盟友沙國,昨天召回駐伊朗大使,成為最新加入反制伊朗行動的波斯灣國家。
不過,科威特並未驅逐伊朗大使,或降低與伊朗外交關係的層級。
遜尼派統治的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巴林已相繼宣布,與由什葉派主政的伊朗斷絕外交關係,原因是在沙國處決1位知名什葉派教士後,伊朗群眾攻擊沙國使領館。
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都是波灣合作理事會(GCC)的成員國,另2個成員國是安曼和卡達。
科威特雖在8月間破獲據稱是為伊朗刺探情報的間諜,但原本與伊朗維持良好關係。科威特的130萬人口中約3分之1是什葉派穆斯林。
另一方面,沙烏地明知隨時掀起激烈教派衝突,都堅持處決尼姆,分析相信沙烏地新人事新作風,向伊朗擺出更強硬甚至是挑釁的姿態,而今次作出挑釁的時機明顯經過思量。
卡達大學中東研究教授茲韋里指,「伊朗過往一直在沙烏地猶豫不決的內政與外交政策上落注」,但沙爾曼去年初登基並委任野心勃勃的兒子穆罕默德任國防大臣後,先後帶領沙烏地介入葉門內戰、在敘利亞政府及反對派之間斡旋、及至組34國聯盟打擊「伊斯蘭國」,在在凸顯「一切已改變,沙烏地開始相信採取主動與堅決行事能帶來成績,對伊朗及區內政策亦然,因此開始對伊朗採取挑釁態度」。
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顧問埃斯堡亦形容,處決尼姆是「有衝勁得來合乎理性」的決定,指若然沙烏地深信「與伊朗的衝突是無可避免,倒不如趁盟友美國仍然可靠,而伊朗經濟及軍事仍相對脆弱時」來個對決。
茲韋里相信事件除了激起什葉、遜尼2派紛爭,更深遠的影響,可能是令伊朗進一步親俄羅斯,令伊、沙2國在敘利亞及葉門的「代理戰爭」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