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失據 中國熔斷機制殃及全球

2016-01-09 11:21:1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股市7日二度爆發熔斷恐慌,導致滬深兩交易所停市,震盪再次影響全球,不但亞洲股市受累,歐美股市也被波及,都出現恐慌性拋售,全球股市一片哀號。從「熔斷機制」新年實施,7日決定停止,人民幣7日也大幅貶值0.5%看,難免令人聯想中國政府行政措施進退失據,不但不能阻止市場混亂,反而更添亂源,導致去年的「8月恐慌」重演。 
 
所謂「熔斷機制」,是一種有如電路斷路器、保險絲的設計,用意是股市出現大跌時停止交易,防止恐慌效應擴大。這種機制去年股災發生後設立,但一直未實施,直到新年才啟用,但新年第一個交易日(4日),即兩次停市,7日第二次重演停板跌市。有分析師指出,如果這種機制去年下半年就實施,至少會「熔斷」20次。 
 
熔斷機制的運作是只要股市出現5%跌幅,立即停止交易(停板)15分鐘,這個安排意在讓投資者有15分鐘的冷靜期;15分鐘後再恢復交易,如果跌幅擴大至7%,就全天停市。4日和7日兩天的實際情況是:早上一開市,迅即達到5%跌幅,因此交易立即停止,進入15分鐘冷靜期,但稍停15分鐘恢復交易時,跌幅立即擴大至7%,所以按照規定停市。 
 
兩次出現熔斷的關鍵,在5%的跌幅太小,當開市後跌幅達3.5%至4%時,投資者即緊張起來,趕在5%前拋售手中股票。這樣拋售,不但加快達到5%和停板,而且拋售造成的跌幅,繼續在15分鐘復市後出現,所以再復市跌幅立即擴大至7%。美國股市1988年也設置類似斷路機制(circuit breaker),但門檻不是5%,而是20%,所以熔斷不會輕易發生。 
 
除了熔斷機制安排,更值得問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投資者拋售股票?有三個可能原因。 
 
第一,人民幣貶值。中國央行7日將人民幣兌美元價定在6.5646,比前一天貶值0.5%。一美元兌6.5646人民幣,是2011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由於投資者預期人民幣還會繼續貶值,所以採取正常避險方法,不斷取消人民幣存款和拋售人民幣,但憂慮人民幣繼續貶值,使投資者失去對市場信心,是導致新年以來投資者撤離股市的原因之一。 
 
第二,禁售限期將屆。去年暑假股災後,中國政府曾禁止大戶售股半年,禁令限期於1月8日屆滿,促使投資者趕在限期前拋出手中股票。分析師認為,這是4日和7日一開市就跌5%的另一原因。 
 
第三,經濟減速,內外需求不振。中國經濟持續減速,使投資者失去信心,不再看好股市,這是投資者出售手中股票的基本原因。4日開市大跌的直接導火線,與剛公布的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PMI)有關,元旦公布的12月官方PMI為49.6,但「財新」公布的則是48.2,顯示製造業連續八個月萎縮。這是危險信號,因為製造業萎縮,表示外國對中國的出口需求萎縮。雪上加霜的是,中國的內需擴張速度,卻沒有像政府預期那樣,能彌補出口減少的損失。 
 
其實,啟用只四天即發生兩天停市的熔斷機制,反映政府救市措施有欠考慮。譬如,開市不到20分鐘,即因為熔斷而停市,直接使股市在大跌7%之後,再無機會反彈;又如,措施啟動前,沒有對公眾作充分溝通,如果事前溝通得宜,或可減少投資者恐慌,即:當出現3.5%至4%的跌幅時,投資者不致趕在5%前拋售股票。政府希望穩定股市信心用意明顯,但思慮不周,善意反而變成害意。 
 
政府救市措施,其實還穩伏更大危機。中國央行最新公布資料顯示,2015年12月,政府動用1079億(美元)入市,購買人民幣,以減輕市場因看淡人民幣而出現的拋售壓力,等於每天燒掉35億美元。這是驚人數字,但花了巨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持續下跌,政府不得不繼續注資入市,以拉抬人民幣。 
 
中國的外匯儲備已從2014年6月的3.99兆(萬億)美元,跌至去年12月的3.3兆,央行準備1兆至1.5兆,用作入市拉抬人民幣「彈藥」,以便讓人民幣漸進貶值。但這種拉抬措施不知可維持多久。 
 
從去年7月首次爆發股災以來,政府「國家隊」一直在救市,但越救越把違反市場規律的隱患掩蓋起來,這些隱患已變成埋伏的定時炸彈,隨時爆發,引起軒然大波。這次因股市熔斷而引起的恐慌,就是最佳證明。 
 
長期來看,中國政府應減少對市場干預,讓股市和人民幣兌換價,在市場中自然找到平衡,市場力量才是使市場走向穩定的正途。否則,去年8月的恐慌,還會在中國繼續上演。
 
关键词:全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