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中親美?經濟條件不利蔡英文執政
2016-01-20 09:50: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的總統和立委選舉,中國國民黨輸掉總統大位,也輸去立法院多數黨地位,國民黨遷台60多年來,首次淪為國會少數黨,徹底大敗。除了政治上衝擊兩岸關係外,也將影響美、中、台三地經貿關係。蔡英文勝選後19日會晤美國特使,或將加快台灣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經濟政策上是否與大陸漸行漸遠,對台灣今後發展是福是禍,尚難逆料。
中國經濟崛起,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重要動能;台灣因地緣關係,經濟上必須依賴大陸,否則發展將備感艱辛。因此,國民黨希望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大陸妥協,維持一個友善的發展環境。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主張「台灣共識」下,當然影響兩岸經貿發展,並牽動兩岸及和美國的經貿關係,台灣和中國大陸經貿將趨冷淡,對美國則將趨熱絡。但在中、美兩國經濟實力消長下,這將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極大變數,結果甚至會牽動未來台灣大選。台灣選民只能不斷在嘗試錯誤中記取教訓、淬礪智慧,跟著冒險。
這次政黨輪替,是民進黨再次取得政權。回顧首次執政的陳水扁政府,其實運氣很好,在他第一任期(2000-2003)內,全球經濟平均成長率3.5%,高於一般狀況;且中國大陸的年均成長率為9.0%,讓台灣也面對不錯的成長機會。
陳水扁第二任期(2004-2007)更是難得好機運,遇到二戰以來全球經濟最佳狀態,全球年均成長率5.0%,中國更高達12.1%,讓台灣在不嫻熟經濟事務的民進黨執政下,經濟表現還差強人意,由第一任期平均3.2%成長率,到第二任期的5.7%。對一個高所得經濟體而言,任何經濟專家對台灣這種表現都不會抱怨。
然而,接續的馬英九政府就沒那麼幸運,馬2008年勝選後立刻遇到「金融海嘯」,第一任面對的全球成長率只有3.2%,第二任期又有歐債危機,全球經濟成長率平均3.3%,雙雙不如陳水扁政府面對的大環境。而影響台灣更密切的中國大陸經濟,馬政府第一任期大陸還有算不錯的9.7%,但第二任期就遇到大幅下滑的7.4%,這使台灣經濟從馬政府第一任期的3.4%,大幅下滑到第二任期的2.3%,明顯落後於陳水扁執政的第二任期。
這是本次大選國民黨大敗的最主要因素。年輕人怨聲載道,其起薪比起15年前沒有明顯成長,認為兩岸經貿若有「紅利」,一定都被財團和支持馬總統政策的「馬友友」大企業家們拿走了。
但情勢又逆轉了,這下可好。民進黨現在全面掌握行政、立法,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今後將無任何藉口為執政的績效脫罪,而必須好好認清現實。而現實卻是,國際貨幣基金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6%,似乎尚可;但中國卻只有6.3%,比去年6.8%足足下滑0.5%;加上中國和韓國、澳洲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和東盟的貿易協定升級,台灣面臨的嚴峻挑戰剛剛開始。除非民進黨在施政上有「特異功能」,即使北京不刻意杯葛,台灣經濟豈有任何樂觀的條件?如果大陸再打壓,台灣經濟必然奄奄一息。
面對如此惡劣的外在經濟環境,台灣對外連結上,無法逃避要參加各種區域經濟整合,馬上要處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否要在立院通過,或重新談判?但北京會理你嗎?兩岸談了一半的「貨物貿易協議」是否要繼續諮商?是否要如馬政府說,要立刻進行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諮商?北京和東盟主導的「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又如何處理?還有,民進黨執政如果和北京關係不睦,那麼台灣和其他國家間的貿易協定又如何著手?
民進黨在意識形態上,要脫離北京對台灣的影響,策略應會擱置由中國和東盟主導的RCEP,積極投入TPP;但這必須以開放台灣農業市場(包括美國含瘦肉精豬肉)為代價,獲得相互免除關稅的待遇,難免要犧牲台灣農民權益,流失未來部分選票。
台灣若能順利加入TPP,諸多製造品將獲益,有機會在免關稅下大量出口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台灣經濟就會偏離大陸,大幅轉向美國。在台灣經濟不那麼依賴中國大陸下,國會又被偏獨的民進黨主導,「綠色」台灣對北京說話會較過去更大聲,北京則會在許多場合對台灣更不客氣,甚至可能廢止和台灣簽署的協議,包括兩岸架構協議的優惠,這對台灣會是好事嗎?
如果台灣民眾還抱持「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的態度,上述發展當然無所謂;但若肚子一扁就想「換人做做看」,台灣未來將政黨輪替頻繁,政治難安定、政策難持續。民進黨因馬英九政府經濟搞砸而全面執政,但執政後的民進黨內外經濟的挑戰,或許要比馬英九艱苦。蔡英文想「脫中親美」,其處境和條件可能比馬英九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