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對立 中共蔡英文開始互傳善意

2016-01-21 10:57:5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台灣大選後,民進黨態度謹慎,避免挑動北京敏感神經。反而一名英國人18日發起連署請願,要求英國政府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台灣民主的效應正在國際擴散,包括可能衝擊美國「一中政策」,但這些都是兩岸之外的茶壺風暴,難成氣候,反而中共、民進黨迄今都表現珍惜當前關係、不破局態度,到底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或局勢在轉變的訊號,頗值注意和期待。
 
台灣大選揭曉,許多大陸民眾和海外大陸移民認定台灣「選擇與大陸對抗、台獨的勝利」,「善意沒有用,出兵吧!」「是武力統一的時候了」等說法充斥網路。中共官方後來一律刪除帖文,冷卻民間激情,官方也異常冷靜克制,有些做法隱約間似漸在區隔「中華民國」和「台獨」,其影響不可小覷。
 
海峽另一邊,台灣網友對藝人周子瑜舉國旗被舉報為「台獨」,引起大陸民眾杯葛感到憤慨,有人痛罵「中國豬」、倡言台灣快獨立。兩岸民粹敵視氣氛空前,律師陳長文撰文,憂心民粹氣氛綁架兩岸政府,可能造成不幸。台灣民眾後來踩煞車,綠營始終避免強調蔡英文勝利的「台獨元素」(是可做不可說?)來美訪問的蔡英文國安智囊吳釗燮昨天澄清,選舉結果不是統獨之爭,努力淡化蔡英文的台獨色彩。
 
2000年陳水扁當選,大陸民眾並未這麼激憤。16年後台灣政黨輪替,且選前民調早知蔡英文篤定勝出,為甚麼大陸民眾喊打聲浪空前?有幾個原因:
 
一,大陸國力增強,國際影響力和軍事實力與16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民族驕傲感激發民眾對「台獨」再執政的強烈反感。二,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習近平親自定位它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蔡英文雖未否認九二共識,迄今卻未承認它存在;三,大陸近年對台「讓利」,政治上外交休兵,台灣參與非政府性國際組織,邦交國維持,但台灣六成民眾卻不領情,軟硬不吃,引發大陸民眾失望情緒;四,美日對台灣「染指」加深,綠營執政「脫中、聯美、親日」傾向加劇,「統一無望論」高漲,意味北京對台政策失效。但大陸體制民眾無法追究中共責任,怪罪台灣、主張武力統一便成「政治正確」的出氣筒。
 
這些現象再印證民族主義是兩面刃,用得好,提升內部士氣、增進團結、轉移焦點;運用不當或時機不對,破壞大局,傷人害己。習近平主導的兩岸政策最大不同,看待台灣選舉似更理性,官媒以正面表述代替撻伐責難。新華社刊登「不畏浮雲遮望眼」文章,定位這只是台灣「內部事務」,既撇清北京對台政策未失敗,也暗示暫不想干預台灣內部事務;但也堅持「認同九二共識的大是大非」「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意志堅如磐石」,警告蔡英文不要學陳水扁,成官方統一口徑。
 
鷹派的「環球時報」大轉彎最讓人意外。其官方微博破例刊登如何對待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守則,因周子瑜風波,有區隔「中華民國」和「台獨」之意。央視17日播出周子瑜和Twice樂團表演,用行動澄清官方未封殺她。連串措施都顯示北京耐性和包容度增加,延續過去的善意,似想給蔡英文「轉彎」空間和機會,爭取台灣民心。
 
目前東亞國際情勢複雜,中美都不想台海出現新變數,讓局勢添亂、星火燎原。華府派特使赴北京、台北磋商,外交手段冷卻局面代替航母震懾,是一大進步。蔡英文的國安幕僚預告,她會用「擠牙膏」方式,在「維持現狀」大原則下慢慢透露意向。她當選當晚國際記者會背景,首次出現中華民國國旗、民進黨黨旗併列(讓人聯想中共官媒區分中華民國與台獨)。蔡接受周刊專訪,盛讚習近平主政下,選舉期間表現克制和善意,「像這樣的體會理解跟善意,就是最好的溝通」,間接傳達政治訊息給北京。
 
周子瑜風波,台灣陸委會曾要求大陸國台辦「約束」民間行為,被大陸網友酸嗆,你們不是天天要求中共不要壓制民間輿論,人民有自由表達權利,台獨就開戰就是大陸「民意」,台灣為甚麼要中共壓制言論自由?這番辛辣質疑孕味十足。
 
國際情勢、大陸經濟和內政議題交迫,限制了北京的對台選項。兩岸如走向戰爭,絕對沒有贏家,但戰爭離兩岸未必如想像中那麼遙遠。民進黨5月20日正式完全執政,如何經營好兩岸關係,做不好,從此再也沒有國民黨可怪罪了,今後該能充分體會「當家方知鹽米貴」的真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