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更邊緣化 牽動中共19大布局

2016-01-27 14:46: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2013年初上任時,喊出「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口號,矢志大幹一番,但三年下來卻表現平平,被英國《經濟學人》等西方媒體稱為中國近幾十年「最弱勢的總理」。他日前意外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改由本不負責經濟事務的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代打,更引發外界對李克強「被進一步邊緣化」的猜測。李克強若淡出最高決策圈,勢必牽動中共政壇重新洗牌和19大布局。
 
有關李克強被「邊緣化」的猜測,自中共18大後就未曾停歇。由於李克強曾是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屬意的接班人,後來在江澤民、曾慶紅等元老強力運作下,輸給有「太子黨」背景的習近平,因此習、李關係一直是外界觀察中共政壇的重要指標。
 
18大後習近平打破原定的「習李體制」,通過設立各種名目的「委員會」和「小組」大肆集權,使習不再是集體領導制的「班長」,而成為壟斷一切權力的皇權制「大家長」;中央政治局其他六位常委,不再是各管一方的最高決策者,而是貫徹習近平意志的執行者。由於國務院總理在中共政體中地位特殊,因此李克強被削權,讓外界看得尤為真切。然而,平心而論,相對於政治局其他常委,李克強還是曝光率最高的一位。
 
國務院總理主抓經濟,自趙紫陽以降,已成慣例。李克強是北大經濟學博士,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出任總理,更被民眾寄予厚望。但人們很快發現,在習近平強勢領導下,李克強即使在最擅長的經濟領域,獲得的話語權也很有限。這從經濟學界有關「克強經濟學」和「克強指數」等突出李克強施政特色的提法,因遭到聽命於習近平的宣傳系統刻意壓制,因而曇花一現,很快就消聲匿跡可見一斑。
 
李克強在經濟領域大權旁落,最新證據是去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那次會議從官方媒體報導看,推動「十三五」計畫,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等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大事,都是習近平一手掌控。李克強作為總理,角色只是具體部署和執行而已。 有人比喻李克強已不是「總理」,而只是「襄理」。
 
隨後在今年1月,美國財長盧傑克(Jack Lew)就有關中國經濟和財政政策問題,與習近平的首席經濟智囊、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通話, 更讓外界看到,作為中國與美國就重大經濟決策溝通的管道,已由原本以副總理汪洋作代表的國務院,正式轉移到以劉鶴作代表的中共中央。
 
這一變化釋放的重要信息,是擔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將更多直接介入經濟和金融事務決策,而原本負責這一工作的李克強的角色空間,無疑將進一步被限縮。李克強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只是進一步加深外界的臆測判斷。
 
李克強成為「弱勢總理」,甚至有人猜測他的總理職務只能幹滿一屆,2018年就會黯然交棒,其原因據分析有二:一是他的經濟學知識不夠,管理經濟能力很弱;另一個是他身體狀況欠佳。形容他經濟學識不夠,似有失公允,科班出身的李克強,這方面絕對在只有中學學歷的趙紫陽、學電力出身的李鵬和學地質出身的溫家寶之上;有關他身體健康狀況的傳聞,也被中共官方媒體間接否認。
 
毋庸諱言,李克強的弱勢,是與習近平的強勢相伴相比而生。習近平已成中共新一代「政治強人」。他通過反腐、頂層設計和發動小型造神運動,把自己塑造成中共歷史上政治權威僅次於毛澤東、鄧小平,實際權力甚至不亞於鄧小平的最高領導人。
 
習近平的統治風格,接近俄羅斯總統普亭的強人政治。李克強與習近平共事,不可能像溫家寶與胡錦濤、朱鎔基與江澤民那樣,能分享到權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自去年以來,的確出現不少大問題,動搖了全球對中國的信心。包括去年夏天對股市的干預,和今年開年因「熔斷機制」而導致的「股災2.0」,以及人民幣大貶值。這些問題發生,不能僅由李克強擔責,習近平作為最高決策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由於習近平的強勢和事事插手,見風使舵的中國官場,都唯習近平馬首是瞻,因而更大大減弱李克強作為總理的權威性和統籌能力。《經濟學人》說,李克強的問題並非無能(incompetence),主要更在於無奈(impotence),可說是一針見血、一語中的。因此,即使中共19大後李克強鞠躬下台,換由其他人出任總理,只要習近平在位,新總理恐怕很難有所作為。
 
关键词:布局李克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