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義大利銀行業苦吞3600億歐元的不良債權,貸款人背負他們承擔不起的債務,而銀行業者還必須提供家庭與企業新貸款,義國銀行業面臨的危機,已經成為歐元區的最大考驗。 當英國、愛爾蘭及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銀行業遇到麻煩時,這些國家的做法是咬緊牙根,迅速出手整頓銀行業,但義國卻沒有這麼做。義國當初的如意算盤是,若貸款出現問題,銀行賠錢了,理應由銀行投資人、股東及債券持有人負責。 不幸的是,義國家庭是買進銀行業債券的主力,要大批民眾蒙受損失,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銀行業對壞帳視而不見,雖然義國避免了短期陣痛,但金融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眼下銀行業不良債權的問題已經波及國內經濟,演變成一場政治危機,恐怕會壓垮義國政府。義國政府想保護債權投資人,但歐元區想執行規定,若雙方無法建立共識,後果嚴重到甚至可能拖垮整個歐元區,風險遠比英國脫歐更大。 根據經濟學家預估,義國要到2025年經濟產值才能回到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這代表義國面臨的不是「失落的10年」,而是「失落的20年」。在上述情況下,銀行業只能漠視龐大壞帳,而且若情勢持續下去,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 很少有國家壞帳比能高到這種地步,義國銀行業的不良債權占總貸款的比率超過18%,法國的比重不到5%,英國銀行業不到1.5%。義國銀行業提撥的準備金也只能處理一半不良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