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目前正是馬鈴薯採收期,「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其實,大家都想做菜》出新版,特別提醒讀者可善用馬鈴薯做菜。同樣的馬鈴薯,且看行家如何變出中西風味各異的美味菜色! 記者何定照/報導 醋溜土豆絲 材料: 中型馬鈴薯1顆(薄皮品種較好、美式焗薯用的Idaho potato澱粉值太高)、油1大匙、蔥1支切段、蒜頭1顆拍碎、整粒花椒1小匙、紅辣椒1~3根切絲、鹽約半茶匙、白醋1湯匙。 做法: 1.馬鈴薯去皮切薄片,約3公釐厚(切片前先把一面弧度切平,貼在砧板上才不會滑動;下刀時刀鋒要直,切出來厚薄才會一致)。 2.切細絲,約3公釐寬。 3.沖洗薯絲直到水色轉清(如果不馬上下鍋,薯絲必須浸泡在冷水裡以防止氧化變色),使用前瀝乾。 4.大火熱鍋加油,入蔥、蒜、花椒、辣椒爆香。 5.加入馬鈴薯絲,加鹽和醋快速拌炒,約30秒即可起鍋。 寧波式蔥燒洋芋 材料: 帶皮小洋芋(分量不拘,平底鍋擺得下就好。平底鍋最好選用不沾鍋材質)、沙拉油、鹽、蔥花。 做法: 1.小洋芋洗淨,入清水煮到軟。 2.用刀背把煮熟的洋芋壓扁。 3.平底鍋上薄薄倒一層油,用中火把洋芋兩面煎黃(約10分鐘)。 4.撒鹽與蔥花,聞到蔥油香氣即可盛盤起鍋。 馬鈴薯泥 材料: 馬鈴薯3顆、大蒜3顆、鹽少許、奶油1大塊(約30克)。 做法: 1.馬鈴薯削皮切塊放入盛了清水的鍋中,水蓋過馬鈴薯,再放入幾顆剝皮大蒜,撒少許鹽巴,開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約20分鐘至馬鈴薯軟爛狀態。 2.倒掉大部分煮馬鈴薯的水,留下底部約半碗的水量,以馬鈴薯搗泥器或叉子湯匙壓碎,連煮軟的大蒜一起搗成泥。壓碎過程加盬調整鹹度,趁熱拌入奶油或香蒜奶油醬即可。 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