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天華醫院訊】泰京天華慈善醫院3位永遠榮譽董事長兼參議:陳振治先生、陳紹揚先生、馬燦偉先生以及董事會現任董事長郭光國先生和其他董事等人,9月23日(星期六)上午11時30分,在董事長室熱情親切接待了泰華知名企業家、慈善家、中華文化傳承和弘揚者,天華慈善醫院的榮譽董事長張怀三先生及其令公子張林嗣,內侄(令胞兄之子女)林耀華、林巧音、林美音等。 張懷三先生是尊照個人一直嚴格遵守的「來自社會,回饋社會的人生價值觀」的原則,攜帶支票500萬銖巨款前來捐助天華醫院充作救助廣大貧苦大眾醫療服務費用慈善金的,歷經數年,從不中斷,這種助人為樂,慈悲為懷的高尚情操與愛心,令人敬佩。 郭光國董事長首先代表泰京天華慈善醫院董事會對張懷三先生一家拜訪膜拜觀世音菩薩表示真摯的歡迎,並對於張懷三先生對天華慈善醫院數年的大力資助,特別是對新第15屆董事會的鼎力支持和贊助,表示衷心感謝。陳紹揚先生在講話中一再感謝張懷三先生長期以來對泰京天華慈善醫院的無私支持與奉獻,為醫院的醫療事業操心,他熱切希望泰華社會有更多像張懷三先生這樣的慈善好人,關心和救助社會上眾多的底層貧困群眾的疾苦和健康,獻愛心,做善事,為廣大的貧困民眾的生活提供幫助,減輕他們的負擔和困難。 接著他向大家簡要的介紹了天華慈善醫院的歷史:說明天華醫院始建於佛曆2446年(公元1903年)並於兩年後落成,佛曆2448年(公元1905年)9月19日傍晚6時時分,泰國節基王朝五世皇大帝陛下暨同文武百官駕幸為慈善醫院主持隆重的揭幕典禮,並御賜音倫,陛下在倫音裡強調中國僑民來到泰國,開拓荒地,當苦力,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好處,他們與泰國人一樣都是王朝的子民,不分彼此,所以在泰國出生的的華僑子女,都要服兵役,其他族群則例外,因此為泰華的同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泰中兩國的血源關係「中泰一家親」的傳統因而形成。 接著陳紹揚先生以他過人的好記性和親身的經歷敘述,日本軍國主義聯盟軍夥同斯時泰國獨裁軍閥政府,對華人施行的迫害,以致於在佛曆2488年(公元1945年)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時,常期受到迫害和欺負的華人,為發洩情緒而在唐人街地區發生矛盾,當時泰國明君八世皇帝陛下與御弟(後為九世皇)的出巡慰民、平息風波的故事點滴。 張懷三善長也在坐談中,感謝天華慈善醫院董事會三位歷任董事長與現任董事長,各位在座的董事會成員對他與家人的友好歡迎和接待,感謝諸位在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前來聚會,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精神,將於在座的諸位身上顯現。他告訴大家,他四歲失去父愛幼兒時期是慈母以古文教材家教於他,後來再由繼父悉心教養裁培,自己學習,而今在事業有成之時,能夠為社會福利事業做點貢獻,微不足道,此乃心中所願。 在談到國家興衰和中華文化發展的時候,張先生以個人的體驗意味深長的說,中國在過去有一段強盛的時期,至清朝末期開始衰落,民國後期由於軍閥割據,列強入侵、瓜分地盤,民不聊生,國弱民窮,受人欺凌。在泰國,由於政治原因,宗奔沙勒的反動統治,對華人進行迫害,華文被全面禁授形成中華文化的嚴重斷層,隨著懂得中文而上了年紀的老年華僑華人的逐漸不斷離去,這種文化縫溝一時難以填補。幸好現在中國崛起了,國富民強,經濟和科學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得到世界眾多國家的參加和熱情支持,許多黑皮膚的非洲人民會說非常流利的的普通話而在泰國社會,中文和華語也逐漸得到重視和普遍使用,但是還必需經歷一段艱辛的歷程。 近年來張懷三先生潛心大乘佛學,對學佛甚有心得,深信因果報應。他且完成整理編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等的泰譯本廣做法施。張懷三先生不僅深諳經意,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把菩薩的慈悲精神貫徹在現實生活中,由他長期來對社會福利事業的巨額捐獻,與淡薄名利的坦蕩慈悲胸懷實為可貴。 坐談之後,天華慈善醫院董事會三位永遠榮譽董事長兼參議和郭光國董事長暨諸董事於該院觀世音菩薩保殿菩薩神像前接領了善金,並向張懷三先生及其家屬表示衷心感謝,祈禱菩薩保佑張府全家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共同參加座談和歡迎接待與接領善款的還有董事會副董事長王創業,副秘書林治,財政林盛,稽核陸少濱,顧問陳世岳,總幹事陳梓和辦公室高級職員也陪同歡迎接待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