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金門雙乳山坑道達人 曾藏幾萬大軍 金門縣 金門最多時有500多座營區,無數個碉堡、砲座。隨著金門褪下戰地色彩,駐軍裁撤,舊日營區碉堡、庫房坑道在還地於民政策下,慢慢消失在金門島上。 為保存這些珍貴遺跡,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與地方文史工作者,歷經十餘年資料蒐集、田野調查與攝影,撰寫「尋找金門老營區」一書,日前選在昔日的黃龍旅部舉辦新書發表會。 理事長陳自強表示,黃龍旅部連接到光華堡,就是金門著名的雙乳山坑道。這坑道由塊狀花崗石堆砌而成,再以混凝土加固,最多時有好幾萬名國軍駐防。 全長1142公尺的雙乳山坑道,有複雜的蜘蛛網式坑道結構和最多軍事標語群,被譽為「地下金門」最壯觀浩大的工程之一。裡面有幾扇防火、防毒門,可預防敵人的火攻與毒氣戰,號稱銅牆鐵壁。 坑道1956年起造,比著名的翟山坑道還早,當時動用11萬700位官兵建構,一年多完工。另外,巨靈砲堡可能是240砲堡最具故事性的一座。除以「巨靈」賦予240榴砲堡的砲王地位外,構工時出土了震驚考古界的「魯王真塚」,是當年的大事。砲堡1959年12月完工,完成後幾乎未曾正式啟用過,擔任預備砲堡的任務。 陳自強說,金門的老營區這幾年拆了100多座,「它是許多老兵珍貴的記憶,真的不能再拆了!」金大建築系教授黃信穎說,老營區不一定只能當展覽館,建議政府可交由戰地史蹟協會來管理活化,一來減輕公部門的管理壓力,二來可以讓在地人經營,讓廢棄營區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