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團隊去年公布了一具從安和遺址出土、距今近4800年前的「母與子」人骨,女性成人用左手托住、低頭俯視嬰兒,充滿慈愛,是目前發現「台中市最早的媽媽」,別具意義。 母親節前夕,國際媒體「路透」今年再度關注「母與子」,又掀討論熱潮。 位於台中市張家祖廟附近的「安和遺址」,兩年多前因建商開發進行試掘,發現台灣少數的墓葬群,一共出土48具排列整齊的人骨、4000多件陶片,經碳14年代檢測是距今4800年至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也是目前在台中發現最早的史前文化。 其中「母與子」人骨最受矚目。科博館長孫維新說,去年底研究人員發現時相當震驚,成人遺骨特徵大約20歲至25歲、身高160公分、嬰兒約50公分,無法看出性別,起初以為是母親難產,進一步從嬰兒身長、骨骼判斷他約六個月大,推測兩人一起去世而共葬,姿態充滿了母愛。 文化局長王志誠表示,安和遺址已經完成試掘,原址已經由建商繼續開發,不過,在張加祖廟旁市府另外指定一塊土地成為公園用地,等重畫區開發完成可開發成公園,並成為市定遺址。 「安和遺址」是大坌坑文化時期,總面積8000平方公尺,推測台中市可能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比過去發現的「惠來遺址」、「台中公園史前遺址」還早了1000多年。 「安和遺址」除墓葬群完整之外,還發現有200多顆鯊魚牙齒、有一具人骨的頸部帶有一個鯊魚齒形的花蓮閃玉飾,可能代表當地在當時距離海岸線很近,顯示台中市和南島民族歷史有關。 文化局表示,安和遺址出土的文物,目前都由科博館協助修復、保存中,待重畫區完成將進一步討論讓文物回到公園用地展示,易地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