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44年前,41歲、已在國際化學界享有盛名的錢煦,就曾有機會被提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但當下就被中研院高層「運作」掉;2年後,這位「高層」再次擋下錢煦;再2年,這位「高層」被其他院士要求迴避後,錢煦終於當選中研院士。 85歲的錢煦在新書中談起這位要求「利益迴避」的「高層」,心中「 有十二萬分的尊崇」;「高層」正是當時的中央研究院院長,也是錢煦的父親錢思亮。 中研院近來風波不斷,學者的風骨,哲人的典範,以昔鑑今,更讓人緬懷與討論;錢煦昨日發表新書《學習、奉獻、創造—錢煦回憶錄》,走過大時代的他,一生充滿傳奇故事;回憶錄中,錢煦滿溢對父親錢思亮的崇拜之情。 書中寫到,錢思亮擔任中研院長時,全力維護學術自由尊嚴不受政治干預,處理任何事必照法規,從不動用院長可以自由支用的主管特別辦公費,反而把錢用來補助辦公室同仁的生活之用。 錢煦說,父親把每月薪資全交給母親,只能勉強應付家用,一生擔任主管30餘年,從未置產,錢煦自己是錢家3代中第1位買房子的人。 書中也提到,錢思亮對權益衝突總是敏感迴避,兩度阻止錢煦被提名院士。1972年院士王世濬等人提名他當院士,但時任院長的錢思亮認為兒子在他任內被提名不合適,立即勸阻,王世濬就沒提名;兩年後,王世濬直接將對錢煦的提名表送到院內秘書組,錢思亮又在院士會議請大家不要投票給錢煦,錢煦於是沒入選。 1976年,王世濬再度提名錢煦,這回他請錢思亮在選舉投票時迴避,錢煦高票當選。 回顧往事,錢煦對父親的權益衝突迴避「有十二萬分的尊崇」,甚至慶幸父親一再阻擋,讓他不致終生有疑問「我是不是因為我父親而當選?」 錢煦一家人學術成就驚人,也傳不少佳話。錢煦感念,他在北京大學醫預科讀書時,由於必修定性分析化學,曾被時任北大化學系主任的父親教到,大受父親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啟發。1983年,錢煦次女進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就讀,他也剛好教到女兒,感到「難以形容的喜悅」,回憶35年前在北大上父親定性分析課的情景,一家3代情在此時彷彿聯繫。 錢煦伉儷深情相守59年,書中也特寫愛妻、台大學妹匡政,強調「我成人後,最重要的關鍵,是與匡政結褵」。 他說,妻子一開始就對他有極強吸引力,當年短跑曾打破台大紀錄,錢煦則在長跑拿第6,「我在短程追不上妻子,但長跑不停努力仍可追上。」2人相戀後才知,認識他倆父母的胡適夫人一直在背後牽線。 錢煦在書中也透露不少學術、政策相關秘辛。國家衛生研究院,是他特別返台時請當時中研院院長吳大猷等人安排去見當時總統李登輝,才讓國家衛生研究院敗部復活;他還於1992年參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審查方式,建立國衛院院外計畫審核機制,奠定科研審查制度。 1998年,他在中研院院士會議時,請政府考慮以對國家建設有關的研究代替畢業生軍訓,後來正式提案,誕生國防役乃至替代服務役。 錢煦最敬佩的3位長輩,一是父親錢思亮、已故台大校長傅斯年與前中研院長胡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