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北京2日電】當前全球貿易低迷不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少國家更將矛頭指向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遭遇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案件就大增67%,其中美國、印度是兩大發起國,主要針對鋼鐵、輪胎、家電等產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社會學院副教授施正屏認為,這與全球經濟和整體市場形勢的惡化有關。由於產品供過於求,因此大家都在削價競爭,價格因此變得敏感,就容易產生摩擦,預計下半年各國使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意願和頻率會更強烈。 新華社報導,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17個國家發起65件貿易救濟調查案,較去年年同期大增67%。 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光是上半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立案數量前兩名國家是美國和印度,分別為18起和15起,涉案金額最多的國家也是這兩個國家。 施正屏分析,美國由於本土經濟增長疲乏,因此在WTO下,採取多種貿易救濟措施,以減少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加上今年又是美國的選舉年,中國就成為美國兩黨競選中的棋子。」 施正屏認為,印度較重視製造業和商品貿易的發展,因此與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貿易結構較接近,競爭就更激烈。 對於近期美國頻繁發起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措施,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日前指出,根本原因並非中國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和出口的快速增長,而在於美國對鋼鐵產業過度的貿易保護。 這名負責人表示,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美鋼鐵企業面臨的問題。 過度的貿易保護才是導致美鋼鐵產業經營虧損等問題的根本原因。 面對各國針對「中國製造」一再發起貿易戰,中國也開始反擊。中國20多家大中型鐵礦業,日前就聯手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對原產於澳洲、巴西的鐵礦石產品提出反傾銷調查。 刊登在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官網公告指出,為維護中國鐵礦產業利益,20多家大中型鐵礦業聯合作為申請人,由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代表鐵礦產業,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並商請有關冶金鐵礦業企業作為支援申請企業,共同請求對原產於澳洲、巴西的鐵礦石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