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人才培養成重要關鍵。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黃志芳昨天直指,新南向政策有兩個主要面向,分別是產業和人才培養,但產業現在遇到的最大困境便是人才不足問題,教育系統的投入相當重要。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宣布,教部預定編列新台幣10億元預算,用於增編獎學金、鼓勵大專到東南亞交流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率全國之先,成立「東協(東盟)人力教育中心」,昨舉行揭牌典禮,該中心將作為東盟地區與台灣間的整合平台。黃志芳到場致詞表示,企業的「企」把人字頭拿掉,只剩下「止」,沒有人才就走不出去。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成立以來,接獲不少企業反映人才不足十分嚴重,例如電子商務產業想開發東南亞市場,卻缺乏熟悉東南亞流行文化的人才。 黃志芳說,台灣少子化、人口結構老化,導致高教產能過剩,已到了高教輸出的好時機,各國都在布局東南亞,致力人才培養與教育交流。比如京都大學曾選派資深教授到印尼客座3年,為的是挑選優秀學生送到日本栽培,最後又留用他們在政府機關,現在成為日本進軍東盟的生力軍。 他強調,教育是最廉價的投資,卻能獲得最高的成本,台灣在這場「看不到的競爭」中不能缺席。 林騰蛟表示,教育部已成立新南向專案小組,明年將編列10億元預算,配合新南向有關政策,包括台灣獎學金、華語文獎學金、赴東南亞辦高教展等,吸引東盟各國學生來台灣讀書。 林騰蛟也說到,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教育交流,台灣會送華語師資到越南協助推廣華語教學、胡志明市丁善理紀念中學學生來台灣交流、來台灣教越語,新南向交流會更熱烈。 另12年國教課綱預定107年上路,國小的本土語言課程會再加入7種東南亞語新住民語,林騰蛟說,「只要孩子願意修,就會開課,不設限是否新住民」,國中、高中則列為選修課程,甚至幼兒園如果有需求,也可提供相關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