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嘉義19日電】嘉義有一群人出自於對阿里山土地的關懷,一年前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金龍文教基金會和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共同發起「阿里山申請世界遺產推動聯盟」,要透過申請世遺的方式,讓世人認識阿里山的山林之美及林業價值。 今年初成立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以推動「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為目標,讓國際看見台灣。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理事長郭盈良表示,「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遺產範圍,包含嘉義市的產業區、阿里山的檜林區及連結山上山下臍帶的鐵道區。目前協會正與嘉義林管處洽商,針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五大步道(眠月、塔山、水山、祝山、對高岳)規畫具有特色的步道旅遊,逐步重現百年來的林業歷史現場。 一般人談及阿里山世界遺產時,總以為談的是「阿里山森林鐵路」。主要是因為2002年行政院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廣徵各界意見,評選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2010年「阿里山森林鐵路」便被列為潛力點之一。如今世界遺產的申請趨勢已有所改變,郭盈良表示,目前世界遺產中心登錄的1073個遺產中,文化景觀占103個,且近年來被指定為世遺的文化景觀比重有上升趨勢,因應此潮流,請教專家學者後,決定進一步擴及整個林業產業相關的文化景觀,盼增加申遺成功的機會。 「是否能成功不見得是重點,重點是過程」。郭盈良說,協會期許作為民間與相關公部門的合作平台,除凝聚居民共識外,也能累積相關知識資源。若有朝一日成為世界遺產,會有更多資源挹注,讓居民更有榮譽感及提高國家能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