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嘉義縣六腳鄉永賢村是全台最「老」的村落,每100人中,有35人是65歲以上老人;在這裡,「寂寞」是村民的共同語言;嬰兒哭鬧聲幾乎就是「天籟」,退休的國小校長陳松雄感慨,村裡已很久不曾聽到童聲兒語。 六腳鄉衛生所調查,從2008年到去年底,永賢村十年來只有14名新生兒,其中2010年及2013年兩年掛零。 走入永賢村,村裡下田的、顧雜貨店的都是老人,全村540人中,0歲至14歲的僅有33人,不到全村人口的7%,專家推估,這一趨勢若持續,11年後,永賢高齡長者將突破50%,可能成為全台第一個「極限村落」,最終面臨併村甚至消失的命運。 台灣社會常是日本的縮影,人口老化的趨勢明顯,台大社會科學院教授薛承泰表示,今年3月台灣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總人口數的14%,他認為,現在起到2035年是老化最快速階段。 台灣除了永賢村可能成為極限村落之外,包括新北市平溪區、高雄田寮區、台南左鎮區、嘉義六腳、鹿草鄉等老年人口超過20%的10個鄉鎮區,也都是未來出現「極限村落」的高危險地區。鹿草鄉長楊秀玉感慨「鄉內現在很難看到孕婦」。 位於雲嘉交界的永賢村,以生產洋蔥、玉米為主,農忙時,田裡都是7、80歲的老阿嬤在採收。晚上7時後整個村落即暗黑寂靜,路上幾乎看不到人車,全村只剩路燈和巡守隊崗亭燈光,最近的超商在7公里外。 村長侯勝堂指出,他認為永賢村的高齡人口比率應比調查的35%還高,因為很多年輕人外流只保留戶籍在永賢,「老人終有做不動的一天」,他擔心政府再不設法,將來連農業都會因缺工消失。 醫療問題更是當地隱憂,永賢連長照據點都沒有,高齡者就醫要到外地,但沒有聯外公車,醫療要靠左鄰右舍的年輕人幫忙,但鄰居也逐漸老化,白牌計程車是村民就醫的重要依靠。永賢「極限村落化」還有一個現象,老人與幼童運動休閒設施使用率,也逐漸下滑。 整街剩老人+外勞… 每周都在嘆誰過世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苗栗縣獅潭鄉是有名的老化地方,我78歲了,算是很年輕!」獅潭鄉新店村鄰長楊萬壽一語道破獅潭鄉超高齡社會的現狀。 台三線蜿蜒經過獅潭鄉客家山村約17公里,全鄉除農業加工外,沒有一家工廠,主要農作物是桂竹筍、柑橘等作物,台三線沿途越來越多人種草莓,但難敵超高齡趨勢,平日街頭冷清,只有到假日,遊客湧進老街,還有呼嘯而過的大型重機隊。 獅潭鄉人口4414人,是苗栗縣人口最少的鄉,65歲以上老人1162人,占了總人口26%,不到四個人就有一名老人,如果依實際居住人口,超高齡化勢更嚴重。 平日白天獅潭鄉幾乎只有老人家,外籍看護及電動代步車,幾乎是家戶必備,81歲的劉完妹沒事,喜歡坐在家門前消磨時間,她說整條街白天都只有老人家跟外勞,鄰居老婦人大她4歲,天天下午3時騎著電動代步車,到老家的菜園種菜;楊萬壽與85的鄰居黃裕昌在門前聊天,感嘆這星期又有誰過世了。 81歲的劉蘭嬌有7名女兒,她與老6同住,老6天天往返苗栗市、獅潭鄉工作,她清晨、傍晚種菜,白天打太極拳、唱客家八音,生活安排充實,但最希望假日到來,因為住在外地的女兒會抽空回家。 「沒有工作機會,農產品價格又不好,怎麼留住年輕人?」黃裕昌、楊萬壽異口同聲,兩人還慶幸,下一代早就出外打拚發展,否則靠什麼養老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