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教育部長吳茂昆昨天就職,在交接典禮倡談教育理念,他說,從自己2歲孫子身上證實學前教育的理念,高教則要培養創新研究人才,更重要的是經過高教的培育後,「知道如何養小孩、帶小孩」,也要重視人格教育。 「我是懷著戒慎恐懼的心,這是一個很重的擔子。」吳茂昆說,對他而言,擔任教長,是1個能讓自己思考很久的教育理念具體落實的機會,也會持續落實教育部正在推動的工作,包括幼教公共化、12年國教、108課綱等。 媒體詢問如何面對大陸惠台措施,吳茂昆說,台灣的條件和機會非常多,還是很有希望;之前被沙烏地阿拉伯和新加坡高薪挖走的人才,最近都回來了,這反映台灣的研究教育環境還是很好,他不太擔心。 他表示,上周帶著博士班團隊在伊朗參加競賽,各分項都得第1,有「全壘打」的表現,他更相信「台灣教育沒問題,有希望」。 吳茂昆說,教育是百年大業,前陣子他在科學雜誌讀過1篇文章,「兩歲左右的孩子,就有很好的邏輯思考和能力」,他也從自己2歲孫子身上看到這樣的效果;教育一定要在學前階段就開始推動,讓孩子在完整的環境下適性成長,發揮潛能,這個研究也更堅定他認為教育要走的方向。 吳茂昆指出,創造適性成長、不揠苗助長的教育環境,是教育最根本的觀念;過去台灣傳統觀念是考試至上,但考試不是最好,也不是唯一培養人才的方式,應有更好的架構。但他並說明什麼是比考試更好的方式。 他說,公共化教育就是往這個方向推動,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完整的師資結構,讓孩子適性發展,發揮能力。 吳茂昆今天致辭時不時低頭看手機念稿。他舉起手機說,現在是科技發展、人工智慧開發的世代,很快就能看到人工智慧在各領域建構更美好的人生,但不可諱言的,好的東西常有負面事情發生,要善用工具,才能讓社會和人生更好。 |